辽宁省最大的水库——桓龙湖
本溪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东与吉林省通化市为邻,西邻辽阳、鞍山,南接丹东,北靠沈阳、抚顺。总面积8411.9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下辖本溪、桓仁2个满族自治县和平山、明山、溪湖、南芬4个城区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暨中国药都,本溪是一座闻名遐尔的煤铁之城,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是全国18个较大的市之一,正在迅速发展的本溪“三都五城”。
本溪名称取自“本是万物之根,溪乃四海之源”之意,于1948年建市。本溪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90年代煤铁之城在煤矿资源日益减少,钢铁一业擎天的情况下,几届市委、市政府积极研究本溪发展前景,不懈奋斗,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步伐。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钢铁及深加工、生物医药、旅游三大优势产业,紧抓沈本一体化战略机遇,谋划“三都五城”发展蓝图,即:“钢都”、“药都”、“枫叶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使本溪向多元产业支撑的生态型、现代城市迈进,打造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巨大。
2011年,本溪经济总量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跻身千亿元和百亿元城市俱乐部,实现了质的飞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0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2.4亿元,是2006年的4倍。钢铁、生物医药、旅游竞相发展、交相辉映。从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非公有制经济举足轻重,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
国家医药城市——中国药都迅速崛起
正在建设的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国药都),位于沈阳和本溪两个城市的节点上。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健康服务产业园三个功能区。依托辽宁(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打造经济总量1000亿元、人口规模100万人的沈溪新城。
早在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起步阶段的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全省药业产业基地建在本溪经济开发区,并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大做强药业,建设“中国药都”。本溪市委、市政府更是抓住有利时机,对原有扶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政策的决定》(本委发[2008]4号),包括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政策、融资政策等共20条优惠和鼓励政策,迅速促进了药业基地快速起步。
2008~2011年共3年时间,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就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物流、大学城、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医药产业聚集区,中国药都开创了“本溪速度”的先河。
2011年,本溪高新区各项重点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均实现了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8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亿元,分别是2008年建设之初的10.6倍、3.4倍、5.27倍、11.34倍。
2012年伊始,本溪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举全市之力支持药都发展的重要决定,以加快“中国药都”建设步伐。积极研究出台支持药都发展的新政策(此政策正在征求意见,近期将出台),进一步打造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命健康、商贸物流、研发教育等于一体,具有中国北方特色、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5月初,本溪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已先行一步搬入中国药都行政中心办公,服务药都发展建设。现在,全市各部门已形成“沉入基层抓项目,服务药都促发展”的大好局面,努力实现药都“十二五”规划,即每年投入100亿元,到2015年共引进项目300个,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
中国钢铁城市——钢铁产业做大做强
本溪拥有当今世界轧幅最宽、轧制水平最高的2300mm带钢热轧机组和东北地区炉容最大的4747立方米炼铁高炉。目前,本钢已形成2300万吨钢的年产能,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本溪是中国著名的钢铁城市,旧名“本溪湖”,这里矿藏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全市已发现铁、铜、锌、石膏、大理石等矿产八大类45种,其中铁矿石已探明储量27亿吨以上,石灰石矿(水泥)储量2.1亿吨,溶剂石灰(冶金)储量1.3亿吨。南芬露天铁矿具有低磷低硫低杂质等特点,用此铁矿炼出的铁被誉为“人参铁”。本溪还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大台沟铁矿,已探明30亿吨储量。“十二五”期间将实施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02亿元,年产铁矿石3000万吨。思山岭铁矿,已探明储量10亿吨,计划投资46.5亿元,2014年竣工投产,形成年产铁矿石1000万吨,铁精矿3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多年来,历届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钢发展,全力支持本钢。2010年6月8日,将原有资源进行战略性整合,即将本钢集团与北钢集团成功合并重组为新的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新本钢优质钢材年产能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之一,为本溪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座城市拥有2000万吨钢材年产能,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合并重组后的本钢集团规模效应显著提升,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工艺装备优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出口产品总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2012年4月21日,本溪市市长高宏彬与本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晓芳分别代表市政府和本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双方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利益相联、共同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进本钢集团做精做强,实现地企共荣共兴。
“十二五”期间,本钢集团将实施总投资385.3亿元的62个项目,重点建设三冷轧、四冷轧和四热轧,新建改造5座高炉,发展以冷轧硅钢片、汽车板、石油管线钢、不锈钢为主的精品板材和合金钢板材。到“十二五”末期,本钢将建成钢产能2000万吨、产值超1000亿元、利税过100亿元、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本溪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要紧紧依托本钢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丰厚度,加快推进“三都五城”建设。着力打造三个钢铁产业园,一是桥北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核心区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结构、金属制品、仓储物流等钢铁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引进规模企业200户,实现产值500亿元。二是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核心区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品板材、管材管件等钢材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规模企业达到100户,实现产值500亿元。三是南芬先进装备制造零部件(铸件)产业园,核心区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钢铁铸造加工产业。到2015年,铸件产量150万吨,销售收入300亿元。
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
本溪拥有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景点近千个,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各类景区与风景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遗产——桓仁五女山高句丽山城,亚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东北道教发祥地—九顶铁刹山,国家森林公园——关门山等,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素有“燕东胜境”之称。
自1998年以来,本溪市以枫叶为媒先后成功举办了八届“枫叶节”,以此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开发建设秀美的枫叶旅游城。2011年9月8日,本溪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枫叶之都”称号。本溪市委、市政府也更加明确了打造“枫叶之都”的战略目标。每年的枫叶节,从四面八方赶到本溪观赏万山红遍的国内外游客,给本溪市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接待游客近百万,旅游收入达2亿元以上。本溪枫叶是本溪山区特有的季节景观,本溪关门山一带树美、花美、水美、云美,每到9月枫叶红了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枫叶红了山、红了水、红了天。枫叶节展示了本溪市的旅游形象,成为本溪一张火红的名片,成为本溪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
“十一五”期间,本溪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幅34%,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幅6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47%。201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800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7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并获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当前,重点打造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关门山汤沟旅游度假区、桓龙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张其寨森林健康度假区建设,依托五女山和本溪水洞打造本溪“双世界遗产城市”品牌。可以说,一个大旅游的格局正在本溪加速形成,本溪旅游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后劲不断显现。
国家森林城市——青山碧水环绕山城
2010年,本溪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部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是东北三省中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地级城市。森林覆盖率74.5%,居辽宁首位,被称为辽东“绿色屏障”,城市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55%,水资源总量34.52亿立方米。
这里有美丽的“城中之山”——平顶山。原名“青云山”、“平定山”,海拔高度657米,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一座美丽的“城中之山”,仿佛一颗镶嵌在燕东胜境上的璀璨明珠,峭然屹立于山城,见证着山城的巨变。“平顶如砥,壁如斧削,山峦叠翠,谷壑幽深,峰峻石奇,草丰林密”,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壮丽景观。
这里有本溪的母亲河——太子河。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全长413公里,流经本溪168公里。本溪地处太子河上流段,自古以来就享受着太子河赐予本溪人民的丰腴与恩泽。
这里有辽宁最大的水库——浑江水库,又名桓仁水库。该水库1957年动工兴建,1967年建成蓄水。库身横跨辽宁、吉林两省的桓仁、通化、集安三县辖区,沿线总长81公里,水域面积14.8万亩,总库容量34.6亿立方米。库水最深处60余米,平均水深15米。水库下端一道拦江大坝巍然耸立于两岸山峡之间,长592米,高78.5米,宽89.3米。坝内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7.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万千瓦。坝上水面宽800米,形成碧波万顷的人工湖,也是辽宁最大的淡水养殖场之一。
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城在园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山水辉映”的工作思路,坚持高标准规划、景观式建设、快节奏运作、规范化管理,结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等争创活动,扎实推进“创园”的各项工作。截至目前,本溪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4.81%,绿化覆盖率达到46.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19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4.97%,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4.53%,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点线面环相结合、功能齐全”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住建部在《关于命名2011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建城[2012]13号)中,正式批准本溪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中国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最高奖项,体现着一个城市在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等方面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本溪将重点建设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水上欢乐、山地运动和文化娱乐五个中心,总投资28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一是关门山森林度假区。重点建设森林浴场、森林游乐场、森林度假会所,总投资3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二是本溪桓龙湖度假区。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山水生态游览区、工农业旅游示范区、温泉度假区和“农家乐”集聚区。总投资1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三是沈溪新城森林健康度假区。重点建设运动休闲健康区、健康产品购物区、健康食疗养生区。总投资2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四是本溪太子河度假区。全力打造高档商务休闲宜居为一体的度假区,重点建设高档商务中心、水上乐园、大剧院等项目。总投资11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
现代宜居城市——生态人文皆宜居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不仅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本溪气候宜人,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1℃~7.8℃,最热的七月,月平均气温为24.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4.3℃。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800-900毫米,其中一半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综观全年,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冰封雪飘。
本溪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本溪市依山建城,群山环绕,又有太子河穿城而过。这里峰岭耸翠,重峦叠嶂,山地约占总面积的80%。登高俯瞰全市,楼群在高岗低丘间鳞次栉比,街道于山岭之中纵横交错。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构成独特的城市景观。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有国家地质公园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生态绿洲”。
本溪空气清新,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本溪,一度污染比较严重。“十一五”以来,本溪市关停了以中国现代炼铁业“鼻祖”本钢一铁厂为代表的近百家污染严重企业,累计实现减排二氧化硫4.47万吨、化学需氧量1.98万吨。并投资40多亿元,上马了100多个环保项目,基本完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溪早已不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201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以上天数349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全省第4位。如今,本溪市森林覆盖率已达74.5%,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28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55.2%,绿化覆盖率5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平方米,水岸绿化率83%,道路绿化率86%。不仅蓝天白云“回归”,而且拥有了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树成荫的城市生态体系。
本溪现代化基础设施齐全,水、电、煤气、管网、通讯、网络,一应俱全。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沈丹高速公路从市郊通过,有高速公路出口与市区公路连通,市区距沈阳桃仙机场仅半小时车程。沈丹、溪辽、溪田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是铁路进入朝鲜半岛的必经站之一。2010年3月,开工建设的沈丹高速铁路在本溪境内设有本溪新城、本溪、南芬北三站。沈丹高铁建成后,从本溪乘坐高铁到沈阳仅需20多分钟,到丹东也只有40多分钟。沈本同城化概念将大大加强。
本溪医疗、教育等设施完备,有三甲医院2所、特色中医院1所、专业骨科医院1所、社区医院遍及居民区、教育(本溪高级中学,2010年,成为辽宁名片,这是辽宁省唯一一所教育院校获此称号。在2011年由美国知名大学排出的中国高中排名中排第25位,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科研机构(中国药都,已工作运营的医药科研机构达27家)不断充实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相继建成、文化娱乐设施延伸至居民区,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各种现代化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每当夜幕降临,着装整齐的专职治安联防队员在民警的带领下,精神抖擞地巡逻在山城的大街小巷。本溪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安居乐业。
“三都五城”,魅力本溪,正以蝶变的速度快速地成长,全力地提升着人居环境和城市吸引力;正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的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兴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