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反对铺张浪费的热潮。到目前为止,虽然公众更多的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待这场热潮,但由于“铺张浪费”和大吃大喝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舆论在政治性因素之外,很自然地也将矛头指向了普通人的生活习惯。
中国有句俗语: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俗语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于铺张浪费的传统认识。尽管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认识有所改变,但总体上的道德挞伐色彩依然浓厚。
反对铺张浪费的本质
是制约权力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德高望重的袁隆平老先生就说:“建议政府要出台(法规政策),把浪费当成可耻的行为,当成犯罪的行为来限它,我参加过好多宴会,好多种菜十几种,二十种菜,每一样蜻蜓点水吃了一点点,其它全部倒掉,如果你限制,有好多人吃好多,浪费了之后要罚款。”
袁隆平先生的“建议”引起了一定的争议。首先,铺张浪费能否入罪,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实际操作显然要比解气的那么一说来得复杂。其次,铺张浪费需要看是花的谁的钱。如果浪费自己的钱,别人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第三,市场经济下,“浪费”是有很大意义的。某种程度上,浪费就是消费。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第三点上。在前一阵反对公款吃喝的时候,浪费就是消费、“浪费拉动经济”这样的观点曾出现过。但由此推导出的理论是“公款吃喝有理,乱花纳税人的钱竟然对经济增长有贡献”这样严重背离人们常识的歪理,因而根本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但是,公众对于目前正在掀起的反对铺张浪费的热潮,却好似感到有点异样的味道。
当前反对的铺张浪费,从高层公开表态分析,其指向应该主要是公款消费。如果这种限定明确,公众基本不会出现反对的声音。目前中国每年的公款吃喝,有3000亿元、6000亿元等多个版本。真实的数据我们目前无法知晓,但即便从直观感受上,人们也能感觉到公款吃喝的数字肯定是巨大的。假如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去理解,公款吃喝再怎么人人喊打,它也毕竟是消费。即是说,公款吃喝肯定能加大消费,从而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如此而言却绝不是说公款吃喝就是正当的。同样从经济学的角度,公款吃喝之所以屡禁不止并且数额巨大,就是因为花别人的钱而且又不受制约的时候,花钱之人是最“爽快”、最不心痛的。因此,反对公权力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其本质是制约权力而不是抑制消费。
当然,反对公款吃喝由于是一个经济收缩的动作,肯定也会影响到消费以及生产。例如前不久部队内部的禁酒令,导致茅台股价大跌。
“私人行为”的铺张浪费
是否有必要反对
总之,利用公款吃喝以及铺张浪费,因其本质是公权力是否受到制约的问题,哪怕再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也不可能获得合法性和正义性。但是,如果铺张浪费是私人行为,花费的也是个人自己的钱,反对铺张浪费是否有必要呢?
当前人们之所以对正在掀起高潮的反对铺张浪费有不同意见,原因就是出在这里。春节期间是很多单位和公司会餐和年会的集中期。辛苦了一年,在过年期间搞点狂欢式的聚会,即便大吃大喝,似乎也无伤大雅。但在当前反对铺张浪费的热潮之下,许多单位的聚餐和年会,都为了躲避风头以免成为出头鸟被逮住而取消了。显然,这肯定会引发人们的不满。
凑巧的是,农民多年以来总是有收成无收入,春节期间各种粮食副食蔬菜价格出现上涨,好不容易看上去可以挣笔钱了,却又赶上了反对铺张浪费的热潮,似乎收入又要无望了。目前很多对反对铺张浪费的做法的意见,就是从同情农民的角度出发的。
经济领域
有无铺张浪费这个概念
铺张浪费是一个贬义词,带有明显的道德评价色彩。但问题在于,在经济领域,如果产权明晰,究竟还有没有铺张浪费这么回事?
“私产之下没有浪费,公产之下没有节约”。“很多所谓的浪费,其实不过是你不知道别人的账是怎么算的。”上面的两句,前一句从产权的角度来理解浪费与节约这两个概念,应该好理解一些。第二句似乎有些难度,但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人们大手大脚,也就是所谓的铺张浪费,有的纯粹是为了身份、面子等满足感,有的是习惯性的,还有的则是出于某种目的。
在经济学眼里,人都是理性经济人。而如果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我们似乎很难得出“铺张浪费”的理论支撑。但是,袁隆平老先生所说的一大桌子菜蜻蜓点水地吃了一点点,其他的就全部倒掉,这样的情况我们也绝不陌生。问题的难点在于,假如这一大桌子菜是个人花钱所买,也就是个人的私产,那么倒掉它们是否算是铺张浪费呢?
现实而言,如果仅仅从经济学出发,不太可能清晰区分何为消费何为浪费。因此对于如何看待当前逐渐高涨的反对铺张浪费,还是应该就事论事。说到底,目前所反对的铺张浪费,主要针对的是公权力。也只有不受制约的公权力,才会出现所谓的铺张浪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