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官话套话源于怕说真话

tebiebaodao 2013-03-23 17:02:30 太原 宋鹏伟/文 总第195期 放大 缩小

  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至今不绝于耳。《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近日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1月9日的《人民日报》就登了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燕赵都市报》1月10日)

  官话套话大行其道,多年来莫不如此,既然《人民日报》“亲自过问”,说明会风文风的转变已引起了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情绪稳定”了。

  既称官话,说明官员习惯于这种表达方式;既称套话,说明已经严重程式化。也就是说,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更多的是与公权力交织在一起,成为权力的一种附着品。在官员话语中、大小会议上和新闻节目里,即便是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表述方式几乎都是相似的,以至于网友都总结出各种模板,简单套用便是。

  官话套话的首要表现是重复,耳朵都能磨出茧子。即便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等妙句,天天听也让人受不了。正因如此,文风的改变虽有必要,但又不能仅停留在表达方式的改革上,真正受欢迎的表达方式,一定是饱含感情又言之有物的。

  诚然,公文表达和官方表态有其特殊性,需要严谨而得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重复那些正确的废话。例如,灾难发生后,“领导重视”就不必再提,因为重视是自然的反应,更需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上,而不是口头上,相反,不重视才是需要表达的新闻点;灾难过后,也别逼着受害者非说什么“感谢**”,进而深度阐释各方功绩,楞将丧事办成喜事。事实上,表达方式的僵化只是其表,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式化才是根本原因。一事当前,稳字当头,利益为先,难免总想着让领导满意,而忽视了细节,冷落了民意。

  官话套话的影响十分巨大,由于权力的作用,主流话语体系会引发众多行业的效仿。比如在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是一家足球俱乐部,都会习惯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消息,甚至连开个表彰会都是在照搬官场。同样,这种讲话的表达模式也让很多官员无法自拔,误以为只有如此表达才能彰显权力,才与自己的身份相称。《非诚勿扰》上的那位副乡长就是最好的例子,连相亲的时候都像在慰问基层。

  改革无处不在,改革首先是要直面现实,对于话语方式的革新也是如此。只有直面现实、勇说真话,才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人性的力量,才能引发更多的互动与共鸣。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