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最近推出的联系群众转变作风的“八条”规定,在境内外引来一片叫好声。当然,也有人担心,这“八条”是否能够落实,是否能够贯彻始终?
应该说,人们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恐怕都还记得中共中央为克服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为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曾经多次做出过类似的有关规定和文件,多次颁布类似的有关纪律。不同时期的中共领导人也曾再三针对这一问题发出过类似的号召,发表过许多相关言论和文章。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他的“万里长征仅仅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道路会更长更艰苦”的比喻,以及警惕被“糖衣裹着的炮弹”打垮的告诫,至今都令许多人耳熟能详难以忘怀。从此,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之作风,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之作风,也就成了建国而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共自律与自觉履行的基本信条。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仍不时就如何才能不脱离群众,给予相当的重视。让笔者记忆犹新的一件小事是,上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办公厅曾专门发文,要求领导人乘车时要特别注意避让群众。尤其是在雨雪天影剧院演出散场时要把行车速度放慢,不要把泥水溅到群众身上。这个规定看去上很细小很琐碎,但却让我等平民百姓着实感动不已。笔者也不会忘记,苏东剧变时,亲耳听到一位高级领导人在某次座淡会上有感而发地说:“如果我们不解决严重脱离群众这个大问题,早晚也会落荒而去,无人收留!”“六四”政治风波之后,中共中央专门发文,严促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忠实地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此同时,一系列关乎如何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文件、纪律条文、党内规定相继出台,一系列对党政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包括家庭成员)社会行为的硬性约束也日趋严格。笔者还记得,“四菜一汤”的公务用餐之规定;还记得只能用“当地酒水”的规定;还记得不许“借用”下属单位小轿车的规定;还记得不许随意题词、住房用车用餐不得超标的规定;当然,也更记得关于降低国宴标准和领导人出访不再组织欢迎仪式等等的外事工作改革……
回顾这些,我们可以得到怎样深刻的启示呢?首先,往昔的峥嵘岁月告诉我们,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是中国执政党的一件大事。大到何种程度?一言以蔽之:关乎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其次,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总是与廉洁奉公、与反腐败斗争休戚与共。反之,严重脱离群众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个暗影,它就是不顾公众利益的贪污腐败和堕落。再次,联系群众转变作风是一个不能隔断不能间歇更不能松懈的过程,任何倦怠都意味着受挫甚至失败的开始,而只有使之固化为制度,并长期坚持才可能尽扫阴霾,风清气正。.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不因势回避,不因权讳言,不因尊者而计得失,就会看到,中共中央此次做出的转变作风的八条规定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换句话说,就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与这“八条”相违背的人和事,几乎随处可见。而在这几乎随处可见的、为舆论所诟病、为公众所深恶痛绝的林林总总当中,其“主角”往往都是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笔者之所以要特别指出这八条规定的现实针对性,恰恰是要说明,十八大产生的中共新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有着高度尊重,对公众有着深厚感情,对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所有这些,都可以从新政治局这次会议中的一句话集中反映出来,这句话就是,转变作风的一切举措都应该,也只能“从政治局做起”!
习近平从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说“打铁首先自身硬”。如果把转变执政党作风视为“打铁”,那么“从政治局做起”就表示要“自身硬”!如果有人误以为八条规定不过是党内行为规范的重复和再教育再告诫,那么,“从政治局做起”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就是斩钉截铁的“新话”、“实话”、“硬话”和“真心话”,而且是一句最有份量的宣示与誓言!
“从政治局做起”这句话和“八条”新规,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做官当老爷的丑行。笔者在此仅举一例:某位手握国家财税实权的人物去某著名古城“出差”,该市竟然以接待外国元首来访的规格,用“盛唐乐舞”的形式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装入城式!这等怪事和丑事,希望从此绝迹!
“从政治局做起”这句话和“八条”新规,也像一条时光隧道,让笔者在婆娑的泪光中又见到了那些人民共和国功臣。仅举本人亲眼所见两例:其一是刘少奇主席带着全家人到某联欢晚会去听侯宝林的相声,候宝林先生刚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刘少奇赶忙摆手并转身向起立的在场观众连连合掌道歉道:“对不起,对不起了”。其二是周恩来总理弯着腰,轻声轻步地走入正在上演话剧《年青一代》剧场,之后又在谢幕之前轻声轻步地离开,为的是不去打扰观众和演员,不影响演出效果……
从这两则小事中我们看不到鲜花和耀眼的闪光灯,也没有如潮的掌声。有的只是“人民公仆”的自觉。笔者相信,中共新领导集体的一句“从政治局做起”,也同样会驱赶麻木,唤醒执政党每个成员这种宝贵的“公仆”意识与高度“公仆”自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