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号召全党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具体表现着党的精神风貌和整体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执政党的党风是党的社会形象的集中展示,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考察和评判政党的一个重要尺度。
党风源于党的世界观和党性,是由党的世界观和党性决定的。党风体现党的世界观和党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党风是世界观和党性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党性,就会有什么样的党风。一方面,党风要以党性作基础,没有坚强的党性,就不会有优良的党风;另一方面,没有优良的党风,坚强的党性也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党性强,党风必然端正,党风端正又能保证党性的增强。
党风连着政风、民风,不仅直接影响着政风、民风,而且事关政风、民风的走向。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风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整个社会风气中,执政党的党风居于支配地位,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政风受制于党风,体现着党风;民风则受党风、政风的影响,反映党风、政风的状况。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纯。人民群众从对党风的认知中获得对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
优良的党风对政风民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优良的党风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一个具有优良党风的政党,它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贯彻落实就彻底,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强,就能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形成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好局面;反之,党风不纯正,执政党“当官不为民做主”,把“为人民服务”变成“要人民服务”,它就会失去战斗力,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必将被淘汰。
回顾中共走过的90多年的曲折历程,优良的党风是党取信于民,带领人民群众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作风建设看成是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成为党率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的独特优势。
作为中共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极为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去认识,并系统概括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一整套理论。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讲演,第一次明确提出党风这个概念。1946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把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毛泽东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这是中共的传家宝。毛泽东抓党风建设,还注重以史为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执政之后党的作风建设,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较好解决了党的作风建设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全面的拨乱反正,开创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新局面。他强调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979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最重要的是党风”。邓小平还说“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
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1998年,党中央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创造了党的建设新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共十四大把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论断写进了党章总纲。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江泽民提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的战略定位。
中共十八大刚刚闭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出台了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动作快、切入准、措施实,树立了务实、亲民、清廉、开放的良好形象,在全党和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党心民心。
党风建设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中共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长期复杂严峻,党内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能否经受住“四个考验”,能否消除“四个危险”,不仅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更取决于能否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民、践信于行。当前,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文风会风,本质上是党风的表现,是一个政党面向社会面对群众最直接、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及其表现。文风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问题,它映射了一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精神气质。会风也是一种作风,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一提到文风会风,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文山会海”、“空话套话”等词。不容否认的是,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当前会风不正、会议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二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的不良风气。毋庸讳言,这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极腐朽的思想和享乐主义的不良情绪在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滋长,在党内确实滋生蔓延出一些很不好的风气,其中“庸懒散奢”就是这些不良风气中具有典型性的,也是最为社会诟病和人民群众所不满的。
三要切实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
四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党风建设中的主动性。党员是党的主体,也是党风建设的主体。党的优良作风,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员自身的主体行为,即党员主体是否具有形成和保持良好作风的内在动力。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要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五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解决作风问题与建章立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整治庸懒散奢等党内的不良风气”长效机制,重视从制度上巩固整治党内不良风气的成果。
(作者为安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