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政府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tebiebaodao 2013-03-29 17:11:12 ■辛向阳/文 总第190期 放大 缩小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是推动形成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推进廉政建设就是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这是形成政府公信力的政治基础。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古人讲:“公生明,廉生威”。有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局面,就会使政府在全社会形成公信政府的形象。干部清正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就会使政府的公信力有了可靠的保证;政府清廉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这就会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以优良的政风凝聚民风;政治清明就是要做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归宿,只要始终在政治上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府公信力就会自然形成。

推进廉政建设就是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这是形成政府公信力的社会基础。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近年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在一些领域越演越烈的腐败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损害。每当政府内部发生一起腐败行为,就会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多发、易发、高发的腐败行为很容易使群众对政府失去信心、信任,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只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心;只有做到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推进廉政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是形成政府公信力的主体基础。美国路易斯—克拉克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M.A.列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了中共旅欧支部(ECCP),出版了《初创的一代:1920年代中国共产主义分子在欧洲》。该书探讨了“中国共产主义组织旅欧支部”(ECCO)的源起和发展,研究主题包括创始人一代的勤工俭学经历、代际冲突、文化适应和政治热情等。列文认为,ECCO成员是具有儒家个人使命感的领袖,富有道德责任感;强烈相信中共组织所能发挥的效用;作为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具有探索精神并相信人类的潜能。正是有了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朝气和理想,这一代人赢得了民心,使中国社会实现了创造性的政治变革。当前就是要加强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塑造出一批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政治家,努力使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使他们能够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避免事务主义、实用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泛滥,在真抓实干中求实效求实绩,从而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在1945年党的七大的闭幕词中,毛主席就曾鼓励全党:“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以廉政建设推动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方法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以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塑造政府公信。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样的服务型政府当然就是具有良好公信力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使政府职能以其科学性、有效性获得民众的信任;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推动政府内部结构的优化,既要优化上下结构,也要优化横向结构,使其以简单明了、合理合法的结构获得社会的认可;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做到廉洁高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主义;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人民满意,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与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到了这一切,人民就会真心实意拥护我们。

狠抓反腐倡廉建设,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赢得民心。中纪委向中共十八大所作的报告指出:“要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进一步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重损害群众合法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人身权利的案件。”这些都是真正赢得群众支持的举措。在各种腐败行为中,吏治腐败产生的危害极大。比如花钱可以买到官位,得到官位后能再捞钱。不少干部反映,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失序现象,等价交换原则被引入政治生活,使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被冲垮,他们或直接花钱买官,或由有钱的朋友“花钱铺路”,在买官得逞后,即开始卖官“回收成本”。还比如有些“会办事的明白人”因“人缘好、威信高”屡屡升迁。一些干部工作上不大用心思,业绩和德行也并不突出,却也不容易被挑出毛病。由于他们能做些表面文章和政绩工程,更肯花时间精力与上级领导和周围干部群众打交道,愿意帮助他人“办私事”和“说好话”,“跟谁的感情都不错”,因而形成了所谓“好口碑”,到处有人提名说话,很容易进入选拔视野,从而屡屡得到升迁。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应当对全体政府工作人员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树立科学的群众观。要掌握基层群众工作的特点。基层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做群众工作切不可摆架子、耍权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着力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心群众“忧什么”、“乐什么”,注重群众“说什么”、“夸什么”,以对群众的平等尊重赢得群众的支持。干部要自觉地从酒桌、案桌到老百姓的饭桌,日常要关心的是百姓的油盐酱醋茶,而不是自己的房子车子票子位子;要融入百姓的田头、炕头和心头,解决与群众的心里隔膜。政府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政府要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国家政权机关应当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加强对政府工作的多层次监督,使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让人民监督政府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就应当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更加严格地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到2012年年初已有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98个中央部门和部分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公务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出国出境经费)使用情况。还应当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实现政府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使政府采购透明化;推进招标投标管理改革,整合各部门分散设立的招标投标市场,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应当通过网络化建设对行政部门的权力流程进行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再造,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的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流程都会得到科学再造。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力。处理好干部选任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关系。一方面不断探索用人的职位标准,建立起科学的职位说明书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职责特点,在局处级领导干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规范。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职位说明书,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明确职位定义、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培训激励的依据。另一方面不断量化用人的品格标准,绘制出被使用干部的图像。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