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刘国光:经历计划与市场烈火的锤炼

fengyanfengyu 2013-03-29 17:30:52 熊光楷/文 总第190期 放大 缩小

 

我在参加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起草的过程中认识了刘国光。他的形象很有特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很有感染力。

刘国光生于1923年,有人评论说他是承前启后的经济学家,因为他既深刻地研究过计划经济,又深刻地介入了市场经济。对于这样的学术历程,刘国光有自己的描述方式。他说,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经历了计划与市场烈火和实践反复的锤炼。在《刘国光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前言中,刘国光说,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中国经济的两种模式转换——体制模式的转换和发展模式的转换”。实际上,这两种模式的转换,既是刘国光面临的学术问题,也是我们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

1985年11月4日,刘国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概略地论述了两种模式转换的内涵。他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就是从过去以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外延发展为主导方式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不平衡发展战略,逐步转向在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的适度增长,以内涵发展为主导方式和合理配置资源的相对平衡发展战略。

刘国光认为,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是指从行政指令型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计划与市场结合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新体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多层次决策机构,以经济手段间接控制为主的调节体系,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社会公正原则结合起来的利益结构,政企分开、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的组织结构。

对双重模式转换的研究,也是刘国光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原因之一。党的十四大后,他还从双重模式转换引申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张,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无论是双重模式转换还是两个根本性转变,刘国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主张。他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不容割裂的有机统一体。在中国这样一个法治不完善的环境下建立的市场经济,如果不强调社会主义,如果忽视共同富裕的方向,那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人们所称权贵市场经济,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

我收藏的这本《刘国光自选集》是曾任我国驻伊拉克武官助理的李天天赠送我的。李天天的母亲曾在社科院经济所工作,与刘国光熟悉。我就是通过李天天的母亲,得到了刘国光的签名书。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