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理论自信:中国富强的精神伟力

tebiebaodao 2013-03-29 18:11:59 胡晓青/文 总第189期 放大 缩小

 

任何政党,如果没有理论指导,缺乏理论创新,就是一个行动盲目的党,就会引错方向,就会给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中共十八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伟力。这个理论体系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真理的光芒,更在于它对实践所彰显的科学指导意义,在于凝聚力量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撑。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与中国国情密切结合,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提出并实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践,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曾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是符合实际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因此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是产生于亿万人民的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而又被中国30多年发展举世公认的成就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从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科学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实践先行,然后理论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

理论自信促进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中共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个理论体系不是凝固的和封闭的,它会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有这样的自信,也有抵抗外来不良思想干扰坚持这个理论体系的自信。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的过程当中,在融会、吸纳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当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理论体系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需要用不断发展的实践去检验。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科学指导的理论体系,但以后要在实践中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在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保持理论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从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这样的开放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决定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它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产物,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并不是对真理的穷尽和终结。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对于这个理论体系已经系统回答的所有重大问题,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继续回答。我们要以宽阔的眼界观察世界,进一步扩大开放,勇于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努力学习世界各国一切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用的东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富于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就是坚持这一体系的科学指导性,不断破除不良思想的影响。我们坚信这一理论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道路的,在解决中国发展实践中的问题上具有西方思想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虽然说从做出改革开放关键抉择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要清醒看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中国社会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宣扬极端自由化、全盘私有化等主张的新自由主义;宣扬指导思想多元化、“三权分立”、多党制等西方民主思想的民主社会主义;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宣扬否定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成就等观点的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思潮等。这些思想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必须有效抵御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必会永远坚持,毫不动摇。

当然,科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实践决定的,是由其历史作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之所以能够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是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内陆城市开发、开放,从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共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经验,不断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每前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发展一步。放眼未来,实践还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共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科学理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必定面临着长期、复杂而又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迫切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同时,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情况、提出任务,科学判断并准确把握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

中共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前中国正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既需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改革发展的新实践,又需要在新实践的基础上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体来说,无论积极创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还是妥善应对国际形势新挑战;无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是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都需要切实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集中凝聚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大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实现复兴指引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