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暮桥一样,马洪也是首先参与国家经济决策,然后才开始从事研究工作的。早在1948年马洪在中共东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时,就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结合苏联经济理论,写出报告《东北经济的构成和方针》,首次把东北经济划分为五种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秋林经济。
这里的秋林经济,既不是纯国家经济,也不是纯私人经济,而是国家和私人共有资本的混合经济,在苏联有,在东北也有。
马洪的报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次全体会议,这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所作的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党的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其中,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是毛泽东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
毛泽东说道:“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可以看出,这个报告除了将“秋林经济”改为更为通俗易懂的“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外,全面采用了马洪的分析。同年10月,这五种经济成分被写入建国“共同纲领”。
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马洪调任计委委员兼副秘书长,参与了“一五”计划的总体设计,成为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始人之一。在“大跃进”之后的调整时期,他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参加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这个条例草案又被称为“工业七十条”。虽然在“文革”中,马洪和“工业七十条”同时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但有报道说,邓小平“文革”后曾告诉薄一波,他看到毛主席直到生命垂危,还把一本“工业七十条”摆在枕边。
在和薛暮桥、刘国光、吴敬琏同时被授予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时,马洪获奖的一条理由是,他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
1984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马洪给中央写信,建议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提法写进全会决议中。
马洪很快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论点。1988年,他在《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正名”。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崭新的开创性的事业。为宣传、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江泽民总书记责成马洪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10余年来的改革作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升华,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之作了序。这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对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理念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没有见过马洪,我收藏的《马洪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也只盖了马洪的藏书章,但翻阅这本集中了马洪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代表性作品的文集,还是能够感受到这位经济学大师的权威、广博、笃实之处。这本书也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理论,还包括企业管理、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社会科学研究等,是对马洪研究领域的比较全面的展示。
2007年10月28日,马洪因病逝世,享年87岁。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