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邀记者 魏波 本刊记者 赵宝城/文
(接上期)
大交通
引领经济跃上“高速路”
2008年6月6日,这一天恰是吉炳轩出任黑龙江省“掌舵人”两个月。在此前的50多天里,吉炳轩的足迹踏遍了全省13个市地中的12个。一路走来,这位省委书记的心情并不轻松。来自国内外四方宾客的一句口头禅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不怕龙江远,就怕行路难!”黑龙江经济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交通“瓶颈”制约是一个重大结症。
大粮仓、大油田、大森林、大工业、大岸口,还有数不清的大旅游景区……黑土地上这些优势资源和独特产业结构令人羡慕,但“运不出去与运不进来”,一个资源大省“困”在缓慢难行的“断头”路上,不就是“大象走钢丝”吗?只要交通“瓶颈”不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怨气冲天甚至跳脚骂娘就是不可能避免的。
历史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站在新世纪的大幕前,望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欠账太多的黑龙江交通究竟怎么办?吉炳轩必须做出抉择,必须向人民、向时代提交出答卷!
加快,跨越,黑龙江交通建设不能等,也等不起。
这一天,吉炳轩主持召开了全省加快公路建设工作大会。他站在主席台上,代表省委做动员。
“……现在,全省公路里程仅14万多公里,在全国排名第25位;高速路1044公里,全国排名第21位;国省干线路面铺装率更慢,全国排名第29位。而且全省13个市地就有7个不通高速路,2个县没有硬化路,还有167个乡镇、4300多个行政村老百姓艰难地跋涉在泥土路上。不要说同发达省份比,就是幅员面积较小的湖南、安徽、山西、江西,包括同样是边境地区的云南、广西高速公路都超过2000公里。因此,加快黑龙江公路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继而吉炳轩又从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发展环境、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分析说,黑龙江是资源大省,有十几种矿种的储量排全国前三,由于交通的制约,没有能力大规模开发;东部煤电化基地等“四大经济板块”,也都需要通过发达的公路网络相互连接,才能形成产业聚集、规模效应;黑龙江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独具对俄及东欧沿边开放优势。但仅有一条铁路与俄罗斯相连,从省会哈尔滨到各口岸没有一条高速路,无法构成快捷顺畅的国内外商贸大通道;黑龙江旅游资源在全国可谓得天独厚,完全有条件发展成支柱产业,但由于通往各个景区多是“断头”路,不能连接成黄金线。另外,黑龙江还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和材料战略供应基地,国防地位十分重要!$nextpage$
说到这里,吉炳轩大手一挥“无论从促进黑龙江经济快速发展,还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保障国防安全看,加速公路建设都刻不容缓!”
当他庄严宣布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08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高速公路2200公里(实际完成近4000公里)、等级公路4000公里、农村公路60000公里,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省区的公路网络目标时,全场的掌声排山倒海,震耳欲聋。这掌声是对吉炳轩决策的赞许,更是对黑龙江经济自此跃上“高速”路的欣喜!
国家需要重如山,人民利益高于天。为实现黑龙江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30万交通筑路大军誓师出征,在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黑龙江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年大决战。
勘察设计是三年决战的关键仗,也是吉炳轩当时作公路建设决策时最担心的事。他深知,按规程,平原区高速公路设计周期不少于24个月,山岭区最少要36个月。三年内要完成3000多公里高速路建设,勘察的设计量之大前所未有,如果设计规划不能及时交卷,工程就无法如期开工。
令吉炳轩感动的是,包括全国顶级设计专家在内500多人的这支庞大的设计团队,硬是用苦干加科学的交通人精神,仅用363天(只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休两天)就完成地形测绘4050公里,28条重点公路的270万张精准设计图纸,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公路勘察设计史上的奇迹。黑龙江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袁振友动情地对记者说:“作为一名交通人,我们一辈子都在期待这样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拼上老命也要干出个样,不负吉炳轩书记的重托。”
三年决战要完成包括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农村公路近七万公里工程任务,需1000多亿元的投资,钱从哪里来?
世界上许多事情做得成不成,好不好,常常就在一念之间。
吉炳轩紧紧抓住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带领省里相关部门数赴京城,向中央领导和相关部委汇报,争取到国家290亿元政策补贴——掘到了起步创业的第一桶金。
继而又缜密谋划,从省及市地县财政挤出近400亿元资金。他启发各级领导:公路建设本身能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带动钢铁、建材等几十个产业发展,是抵御国际经济危机寒流的一着妙棋。实践证明,他的判断极其准确。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步履蹒跚,甚至倒闭,而黑龙江的钢材、建材和其他下游相关产业却被公路建设巨大投资“温暖”着,抵御住了金融危机寒流,产值、利税节节攀升。据测算,直接拉动全省GDP增长1260亿元。
他还发动相关大企业投资30多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工程。“要致富,先修路”企业家们精明得很,他们知道解决企业产品进出制约“瓶颈”带来的效益,远大于他们的付出。
剩下的400多亿元缺口,则通过市场这个杠杆,向银行贷款融资得到顺利解决。
省委书记这一连串的精彩动作,不仅破除了人们:“钱从哪里来”的疑虑,更为公路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省委书记亲历亲为的事例还多着呢!
三年间,他亲自主持50多次各种会议研究解决公路工程中的难题,先后23次到公路建设一线调研指导慰问,全省百个公路建设现场留下了他的足迹。
但,对于一个管理着近4000万人口的省委书记,时间对于他可以计算到小时、分秒。因此,他下基层的时间多数是牺牲了自己的假日公休,四年间,五一、十一、元旦、大年初一多数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度过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也纷纷深入公路施工现场指导慰问,激励鼓舞公路建设者们坚定决战决胜的信心。
中省直40多个厅局,全省13个市地和沿线76个县区以及相关农林场的党政领导班子一切为了三年决战,一切围绕三年决战,一切服务于三年决战。公路工程涉及3.9万农户1.69万公顷土地征用,1.7万户坟地迁移,以及林业部门2990公顷的林地采伐和电力、电信部门的1005座电力铁塔、1.03万根电力线杆、5043公里光缆迁移。工作量之大,难度之烈空前。但仅用4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至今没有一人投诉。其办事效率之高,不仅极大提升了黑龙江省各级党政机关的执政水平,也为30年前发端于深圳那句响彻共和国大地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名言注入了新的内涵。
为了解决公路建设中的各种难题,黑龙江省交通厅长高志杰及主要副手把办公室搬到了车上,为的是在各建设工地窜行的路途间隙便于听汇报和讨论开会。车就成了一个流动的办公室,而他们就是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地高效地运转。常常日行千里,中午饭下午吃,晚上的饭夜半才能进肚,三年累计行程12万公里。
强将手下无弱兵。30万筑路大军,确实无愧于“铁军”的称号。
黑龙江地理位置特殊,丘陵、湿地、森林、山川等复杂的地貌,特别是高纬度岛状冻土在漠北、伊绥等多个公路建设项目分布较大,而且冬季冰冻期长,夏季又多雨,其施工难度之大,可谓全国之最。但在“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黑龙江交通人面前,一个个难关被他们攻下,创造了全国公路建设史上的无数个奇迹。
——创造了全国勘察设计新纪录。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270万张施工设计图;组织近百家相关单位、协调国家10个部委45个司局、28个新建项目1643个审批环节全面完成,其图纸设计速度和审批速度全国没有。
——创造了全国高纬度寒区公路建设速度新纪录。三年在有效施工期仅540天、且气候地质条件恶劣情况下,建设3000公里高速公路、4000公里等级公路、60000公里农村公路,且包括11座特大桥在内的2743座大桥、1637座立交桥、2541个双侧封闭平交道口,如将工程所用6.3亿立方米的土石材砌成1米见方的墙,足足能绕地球16圈以上,在一个省区,其施工总量和建设速度全国没有。
——创造了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低价质优的新纪录。经国家验收,三年决战黑龙江高速公路每公里平均造价仅2400万元,大大低于全国四车道高速公路平原区4300万元、山岭区5700万元的平均造价,而且路面总体使用寿命增加了25%。难怪前来验收的一批国家顶级专家纷纷赞叹:这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nextpage$
更令人们惊奇的是,近七万公里建设工程、近千个重点招标项目、数千个施工标段,竟然没有出现一件重大安全事故和质量安全事故,更没有一名领导干部因腐败倒下。这个奇迹更是全国没有。
何等的风云际会,何等的先声夺人!
回望黑龙江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征程,记者感悟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主要领导的博大雄心、非凡智慧、高超领导艺术,激发出全省干部群众的巨大精神能量,形成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数百名顶级专家、数千名怀珠抱玉的科技专才聚结一体,“科技”为帅决战全程,赢得速度和质量;“政府监督、业主监控、社会监理、企业自查”的四级质量监管体系,保障了工程质量,根绝了违规行为;30万筑路工人,头顶烈日不叫苦、爬冰卧雪不畏难、挑灯夜战无怨言、舍小家为国家心甘愿……正是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员工的献身精神,呵气成云,攻坚克难,所向披靡……
三年决战的辉煌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并在龙江大地上迅速延伸。同时也开始对周边省份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空中俯瞰龙江大地,以哈尔滨为中心,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等级公路网令人振奋。
绥芬河、同江、抚远、黑河、名山等沿中俄数千公里边境线25个国家一类口岸从此打通。亚布力、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火山、扎龙湿地、伊春国家原始森林公园等蜿蜒千里的旅游黄金线从此连接。北极高速、东极高速、煤电高速、商贸高速、粮仓高速、油田高速……一条条高速、高等级公路蜿蜒伸展,一座座巍峨长桥凌空飞架……
到2011年底,20多条红线打通了黑龙江省的经济血脉,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跃入全国前列。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重大主题始终在龙江大地上涌动。黑龙江省决策层的风格——思想迅即演变成行动!
几乎在发起公路建设决战的同时,他们又发起了提升铁路、航空运力的攻坚战。哈大快速、哈齐快速、哈牡快速、哈佳快速、旅游客专等一批高铁项目齐头并进,把省会城市和各市地城市紧密联系起来,从“一天生活圈”到“几小时生活圈”,随着使用面积15万平方米的哈尔滨西客站的竣工使用,哈尔滨将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铁路枢纽之一。
再看空中,随着伊春、鸡西、加格达奇机场的投入运营,黑龙江省机场总数达到10个,居东北三省一区之首。密集的“空中客车”把千里之隔、万重阻挡化为“天涯若比邻”。黑龙江已成为全国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之一,也使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质的变化。
黑龙江对俄、日、韩、蒙的经贸科技合作全面提升,对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已占到全国总贸易额的25%,居全国首位。
黑龙江旅游产业已告别了淡季,春夏秋冬异常火爆,多数景区出现一票难求、一房难订的局面,全省旅游收入同比增加逾三成。
黑龙江省的工农业产值、利税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正在向最发达省份水平突进。
多么蔚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啊:昼夜奔驰在四通八达高速公路上的是一辆辆大卡车群,飞驰在铁路轨道上的是一列列集装箱车龙,翱翔在航空线上的是一架架满载国内外宾客的机群……
这是黑龙江经济大动脉涌流的乐章……
这是黑龙江城乡崛起时吞吐时代气息的节奏……
毫无疑问,是黑龙江交通建设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挺起了这个幅员辽阔、资源富集边疆大省跨越式发展的“高速”脊梁!
大民生惠济千万黎民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对准2011年共和国东北边陲的龙江大地。截至这年底,黑龙江省四年累计直接民生财政支出4500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2.9%,这对钱袋子并不丰足的黑龙江省来说,实在难能可贵;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三棚一草”改造近300万套,工程总量居全国首位;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国家控制目标低1.9个百分点,零就业家庭在这里已经消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18.2%和58.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达到98%以上。同时,幼儿及“两基”教育水平、城乡居民医疗救治水平、“三供两治”水平和社会治安及生产安全水平等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extpage$
一个省的主要决策者,他的做人理念和执政风格,会深深影响这个省区的精神和导向。
吉炳轩书记好像天生具有敬民爱民的特质,最看不得平民百姓受难。他经常向干部强调,“我们抓经济建设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群众利益无小事,除了紧紧抓住那些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要事急事,对于那些看起来只关乎百姓一家一户衣食住行的琐事,他也当大事来抓。只要事关群众疾苦,他总是满怀深情,总是容易被激动……
正是吉炳轩的如此真情和不懈努力,大大推动了黑龙江省民生工作的力度、节奏和速度,形成千方百计惠民生,万众一心聚民意的崭新局面。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做到民有其业。
吉炳轩深知,人最基本的需要有三件事:民以食为天,民以宅为家,民以业为本。他说,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途径靠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容量。
针对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突出矛盾,他推动人力资源、社保、工商等部门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对创业企业,实施“四放宽、两减免、两补贴、一贷款和五服务”扶持政策,共为13.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多亿元,新开发就业岗位47.5万个。
为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又出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规定,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切实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援助,着力消除零就业家庭。
由“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作为发动机,驱动城乡一体化列车“轰隆隆”前行,实乃引领黑龙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最强劲的举措。据统计,仅三年公路建设一项工程,就直接、间接提供了400余万人的就业机会。
——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做到民有其得。
吉炳轩告诉记者,“我到黑龙江工作后,深切感到,农民、石油工人、林业工人、农垦职工、装备制造业工人以及离退休人员六大群体是黑龙江社会的主体,他们曾为共和国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所得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很不相称,使这些劳动群体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安定的根基”。
为此,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跑北京汇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各级财政及企业尽力筹措配套资金,彻底解决了历史拖欠职工工资的老大难问题。并在强力推进经济向好发展的同时,加大企事业工资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着重提高低收入群体实际工资水平,确保了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在农村,则把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体推进。重点是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高附加值种植业增收。仅去年就引领农民种植绿色食品9000万亩,参与经营农户达到了300万户,绿色食品销售收入430多亿元。
截止去年,已完成1500个贫困村整村迁移,150万人解决了安全用水困难,110多万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6元,比2006年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91元,比2006年增长1.1倍。
——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做到民有其保。
吉炳轩曾在中国最基层的政权机构做过乡党委书记,他亲眼看到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是怎样艰难地生活着,强烈地期盼着……从那时起,他就成了一名济贫帮穷的义士。
随着他职位的升高,事业与日俱增,但他内心深处的这种柔情却一直不变。他身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深入企业下岗职工家慰问,还是走进贫病农民的草房探访,见到困难人家,他必然掏钱相助。此时,吉炳轩这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却表现得这么平民、这么善良。仿佛这些“弱势群体”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底子那么薄,我们还有许多暂时做不到的地方,这让他感到些许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急迫,是共产党人重如泰山的责任与使命……
在他履职省委书记不久的一次常委会上,吉炳轩果决地说:“关于社会保障,我们必须坚持全覆盖、保基础、多层次、可持续,让人人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在他的主导下,黑龙江省每年都从财政拨出一笔资金,集中解决几个重点问题。截至去年底,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贫困群众取暖救助、用电补贴以及教育救助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千方百计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做到民有其居。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初期,黑龙江省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先生产、后生活”,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房建设留下了很多旧账,形成了大量的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据统计,到2008年初,全省还有廉租住房保障对象70多万户,居全国之首。这让新任省委书记吉炳轩惴惴不安。$nextpage$
在一次省委召开的加强民生工作座谈会上,吉炳轩听取完情况汇报后说:“安居才能乐业。我们必须将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省委、省政府提出五年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八年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目标。这个目标,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又考验着我们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
“……工程实打实,硬碰硬,必须真抓实干,抓难点、抓具体……”
“……工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经济工程、社会工程。让千百万人民群众早日住进温暖优美的新居,就能凝聚万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气神,这是多大的效益?”
与会者窃语,吉书记堪称是位“政治经济学家!”
“……城市保障性住宅要搞好规划,讲究质量标准和美化造型,不能十几年后,又成了新的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要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垦区、林区危旧房改造要同现代化城镇建设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既具现代化功能又富田园风光的旅游景区;大庆油田矿区要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石油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煤矿和国有大企业棚户区改造,不能搞成光秃秃的楼群,要有多功能小区,花草树木满园,为现代化城市增光添彩……”
吉炳轩的讲话不时被掌声打断,人们赞誉他是位“顶级城市设计大师!”
吉炳轩不仅有挥洒如瀑激情为千万百姓绘制新居壮美图景,而更多地是关注“三棚一草”及保障性住房工程和进展。
在农村,他看到昔日泥泞阡陌的村舍已被一个个小康村连成片,街景整洁,基础设施完备,90多万户农民已告别泥草房住进舒心漂亮的家。
吉炳轩驱车奔驰在垦区、林区四通八达的高等级公路上,举目远望,原来散落在大地上的数百农场、林场已华丽“转身”为一座座现代化的城镇,水榭、亭台、花坛、喷泉……错落有致;学校、医院、商场、文体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他走进城市“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社区,映入眼帘的各个功能齐全的小区,绿树掩映、鲜花铺路,一直延伸至气势恢宏的中心广场和集图书阅览、文体活动、老少皆宜的活动中心。一座座巍然拔地而起的新城,正向世人展示她光华四射的动感魅力。
这样的几组数字,既充满哲理意味又散发着浓郁的诗情美意:四年,“三棚一草”改造工程,黑龙江省累计投资2753.8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农村草房改造260万套,惠及城乡居民306.3万户,工程总量和群众受惠数量居全国第一;致力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累计拨资458.1亿元,建设“三供两治”项目503个,城市供水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供气普及率、污水集中治理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公害普及率居全国前位。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安全需求,黑龙江省以抓工程的措施全面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乡文、卫、教水平,安全生产水平和社会治安水平跻身全国先进省份行列,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优秀省。
2012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来到黑龙江,入林区、进平原、访企业、到农家,所见所闻令他大为振奋大为欣喜。他赞誉黑龙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并实施‘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现代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谱写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此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和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分别来黑龙江视察,他们调研后得出一个共同的评价:黑龙江已形成一个政通人和的局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精彩生动的省份之一。
中央领导对黑龙江省如此厚爱,黑龙江也为时代奏献了如此恢弘的华彩乐章……
毋庸置疑,一个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推进、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的浪潮正在黑龙江大地上汹涌澎湃……
吉炳轩正是站在潮头上的“弄潮儿”!(全文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