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今天的西安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文明和对外开放的精神,成为一座中国内陆腹地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作为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西安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更高目标迈进。
西安市市长董军(前右二)调研三星企业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城市价值独具魅力
2009年,对于西安来说是个里程碑。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中国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打造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这不仅是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需要,更是对一座城市价值的肯定。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高地”。现有普通高校61所,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72万人。西安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系列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由西安研究制造。
西安是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综合保税区两大平台,采用公、铁、航、海多式联运,成为西北地区连接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门户和桥梁,是服务陕西、覆盖西北、辐射欧亚大陆桥节点城市物流体系的重要平台。
2011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5.18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1位,占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7%。随着麦德龙、沃尔玛等一批国际商业品牌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落户,西安商贸和金融业更加活跃。西安已成为连接东部、带动西部、辐射全国、联通中亚、接轨国际的西部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西安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西安又是一座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入世10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入世10年,西安GDP增长了3.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3.4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5.1倍,服务外包离岸外包执行金额增长了30倍。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增长了7.9倍,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1倍,利润增长了30倍。(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或设立机构数增加了80家,累计达到130家。国际旅游人数增加了17.2万人。
近年来,西安不断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为支撑、门类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十一五”时期,西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元两大台阶,经济规模快速壮大。
西安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阎良航空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八大产业板块”为主要载体,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领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来西安投资兴业。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英特尔、IBM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入驻西安。特别是三星电子项目成功落户,是建国以来外商在西部投资的最大产业项目,必将对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截至2011年底,香港在西安累计投资项目1133个,合同外资额59.33亿美元,占全市外商投资合同外资额的46.8%。香港在西安投资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商业和服务业。西安秦华天然气有限公司、和记黄埔地产(西安)有限公司等一批港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国际化大都市前景广阔
未来5至10年,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将西安打造成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战略高地。“西咸新区”的建设已经启动,西安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和重大作用,为西安紧抓战略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获得国家更多支持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时期,西安的总体目标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大都市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全国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力争建成国家一流创新型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实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彰显华夏历史文明基地建设加快实施,西安的人文特色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平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