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形式,各界都有不少的期待,但家庭农场究竟如何发展,目前还有不少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近日指出,家庭农场在现实发展中有不少困局待解:
其一是地从哪里来?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应该比现有农户要多,至少要多出一倍或者数倍。这个多出的耕地就需要从别的农户租种。在非农就业工作、户籍、社保、住房等都还没有解决之前,农民不会贸然把土地长久流转出去。因此,未来非农就业机会与城镇化的速度直接决定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不能人为地让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超越城镇化与非农就业速度。
其二是租金如何消化?中国目前已授予农民土地长久承包,搞家庭农场当然也不能违反这个规定,只能通过土地流转来搞家庭农场虽然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并不大,但不可能因此而降低农资投入成本,机械运营的成本也很高,如果家庭农场继续维持传统的粮食种植,利润就很难支付租金。最后的发展方向只能走高效农业,也就是非粮的经济作物。这样的家庭农场如果数量太大,则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