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围城的“凤凰”如何涅槃

shehuiguangjiao 2013-05-05 19:26:29 本刊特约记者 李妍/文 总第203期 放大 缩小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凤凰之子沈从文先生曾向妻子倾诉衷肠的话语。如今,面对凤凰古城被圈养收费的现实,那些追随沈从文足迹,试图从过桥、看云、喝酒中寻求快意人生的背包客们,恐怕再也没法体验打开城门、接纳天下的凤凰之美了。

4月10日,随着凤凰“城门”砰然紧闭,门票收费开罗,湘西边城彻底变成围城,一座开放的城镇就此成为一个封闭的景点。148元的门票费,把一只自由来去的凤凰,变成了圈养固守的“草鸡”。

是凤凰涅槃还是杀鸡取卵?尽管当地管理者与游客、商户各执一词,不过很显然,凤凰主政者撇开民意,将原来免费的古城景区和南华山神凤景区合二为一“捆绑销售”,不仅剥夺了游客的自由选择权,撞上了公众对“门票经济”无名恼火的枪口,更有与当地民众争利的嫌疑。

门票经济,别低估游客用脚投票的决心

“好女不嫁‘凤凰男’,每次上门都要钱”,4月14日,一句网络流行语横空出世。它之所以能在两天内获得网络转发几千余条的动力,乃是这座“中国最美小城”凤凰正在因门票新政,将本地居民的亲朋好友拒之门外。

门票新政实施两天后,凤凰当地小伙黄田带女朋友回家见父母,却在进城时被查票人拦下,要求其女友支付148元门票钱方可进城。这一切,只因他的女友不是凤凰当地人,也不是当地人的直系亲属,不属于免票对象。门票怒火之下,如此个案极度刺眼,网友纷纷惊呼,这样的政策实在太雷人,各种调侃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如今还只是带个外地女友回家,将来如果凤凰人结婚摆喜酒,外来宾客是不是也要先买票才能入城喝喜酒呢?

调侃的是凤凰本地乱象横生的门票生态,背后却也隐藏着人们对“门票经济”不满的现实。放眼当下中国,不仅房地产在跑马圈地,占据稀缺资源的各种景区更是对圈地造墙不亦乐乎,各种人文、自然景观,甚至小镇、村落,都成为被圈起来收费的对象。门票经济蔚然成风,看着别人闷声发大财,凤凰古城自然没法置身事外。

或许在当地政府看来,凤凰古城收费是有底气的。沱江畔、吊脚楼、土家人……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地方特色,让凤凰成为湖南的王牌景区。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凤凰县共接待游客690万人次,实现的旅游总收入是53.01亿元。这样的数据支撑下,难怪面对民众质疑,当地官员可以满脸傲慢地表示:“很多人不是在乎门票多少”、“错就错在一开始没收费。”

可此一时彼一时。收费之前,自由与开放的凤凰,当然能吸引游人。但收费之后,被捆绑着消费,游客显然也不会轻易买账。在旅游文化越来越成熟的当下,甘愿当冤大头的游客越来越少。网络上,有微博大V呼吁抵制凤凰,一天内即获7万次转发。某报纸的调查显示,因门票新政影响近期去凤凰景区的旅游者,占受调查总数的66%,只有23.1%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受影响。这样的数据落到现实,便是门票新政后凤凰散客流失达50%。由于凤凰的客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和多次重游的散客,他们对门票价格不可能不敏感。

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再好,如果对旅游者、对民意缺乏起码的尊重,恐怕只能抹黑旅游品牌,逼得游客用脚投票。不要低估游客用脚投票的决心,即便是目前看来形势一片大好的“门票经济”,也始终被认为是“杀鸡取卵”之举。近期国际经合组织对29个国家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接近6个小时,而休闲时间只有3.8小时,且中国人娱乐形式单调,看电视约占2小时。中国居民的休闲消费时间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收入不足而休闲的成本又太高,到处都是收费门槛。门票本就价格畸高,还要防止在景区莫名被宰,旅游度假对许多老百姓来说变成一种奢侈,潇洒消费太难,门票经济更难走远。

与民争利,莫把治权当产权

如果说门票经济背后的收费乱象还只是开胃小菜,那么真正严重的,则是当地商户和船夫的罢市和围堵事件。凤凰古城收费,商户、船夫为何高唱反调?有数据为证:门票新政4天后,凤凰日均售票近5000张,游客数量比之前下降62%。由于游客数量锐减,许多客栈的入住率降了一半以上,一位客栈老板无奈地表示:“以前几乎能住满的房间,现在只稀稀拉拉地住了两三间房。”

城中商贩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许多店铺乏人问津,有街边卖土特产的小商贩一天才卖了18元商品。一位店铺老板给记者算账,店铺房租一年十万,再加上税、人工费用等成本,小店一天的营业额至少要达到700元才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如今几乎天天没客,最艰难的时刻,关门歇业才最节约成本。

显然,凤凰古城148元的门票费,已经侵犯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那就是依附散客所产生的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凤凰告别免票时代,游客丧失了自由选择权,城内从事旅游业的普通居民,也势必捆绑在门票经济上,去冒游客损失的风险,地方政府则成为受益者,端上一只旱涝保收的金饭碗。难怪古城收费被舆论和当地人斥责为“与民争利”。

尽管当地官方一再声称“居民和游客理念还没转变”、“凤凰县绝大多人是赞成和拥护收费的”,但收取门票程序并未广泛听取民意,推出门票过程缺乏透明与程序正义,这是无法抵赖的事实。门票推出后,客流量下跌,消费意愿下降,势必使商户的利益直接受损,但商户仍然需要根据门票推出前的客流量情况缴纳租金,这对商户而言,无疑属于利益强拆。

当地官方一再回应称“民众理念没转变”,言下之意,无非是说民众眼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收费政策对古城持续发展的好处。且不说凤凰收费是不是有利于古城长远发展,单看眼前,商户的损失又该由谁来埋单?一项未能得到民意广泛支持的政策,如何证明其正当性与合理性?

政府的公共职能应该是提供服务而不是创收,把政府当作公司来运作赚钱已经很过分,把辖下居民的私有产业圈起来收钱,将私产当成政府部门的摇钱树,更有违规之嫌。当地政府需正视的是,其拥有的只是凤凰古城的公共治理权,而非古城的产权,把别人的私产当成自己的印钞机,为多收个三五斗,不惜侵犯古城居民自由出入的权利,甚至直接抢夺商户的利益。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称,148元的门票钱,他们只拿走了该拿的部分,这部分用于古城的保护。不过,值得注意的却是,即便是这148元的账,当地也没有算清楚,更没有向公众说清楚。比如,门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费用究竟如何分配,账目该怎样管理,如何公开,谁来监督……类似问题,当地官方并没有坦诚、透明地与公众沟通,而是过于依靠行政强力去推行。既缺乏诚意,又满是傲慢,难怪老百姓对收费政策心生疑虑,产生对抗情绪。

圈养凤凰,如何涅槃

随着市场化的商业开发和旅游的蛮荒式发展,凤凰的今天的确让人堪忧。打人事件、欺诈游客、无证拉客、违规操作……近十年来,湘西这座如画的边城,不知不觉间丢失了很多人文气息,商业味儿反而越来越浓厚。

整顿旅游管理,提高旅游质量,维护旅游资源、避免景点无序开发造成环境破坏,这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绕不开的课题。但提高旅游质量,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门票先行。凤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恰恰说明,只有保持好一座城市浓郁生活的本真,才能去污除垢。

冬去春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小桥流水、吊脚楼群……这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凤凰城。相反,把市民生活装进门票里去贩卖,不仅大大降低古城品位,也是对凤凰人文魅力的割裂,更不要说提升什么旅游品质了。

凤凰收费,总喜欢拿平遥古城等地方收费作类比。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收费效果并不佳。平遥古城收费十年,到2011年门票收入只有1.45亿元。此前,平遥古城一直亏损运营,收不抵支。当地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只有37.72亿元。这个规模只相当于收费前凤凰的一半。

另一个常用来作对比的是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景区自2002年10月起即免门票,如今已免费开放十多年。表面看,西湖因此少收了2亿元门票钱,但因为免费刺激了消费,提升了旅游品质,总收入却实现了增长提速。在西湖免费开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去年这一数字则直接翻番达到1191亿元。

再看看那些享誉世界的自然、历史人文遗迹。拿门票一项来说,国外很多的自然景点和博物馆都是免门票的。即使收费,现在欧美国家的景区门票价格也只占人均月收入的1%左右。无论是意大利的古罗马遗迹,还是法国巴黎的古城建筑,它们既没有被圈养也没有被破坏、改造,而是以原风貌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这其实也说明,任何一地的风景之美,在于放开怀抱、接纳天下,而不是自设藩篱、牟取小利。过去,以散客为主的凤凰,其开放、朴实、闲适的人文气息,沉淀出了它独特的内在魅力。如今,凤凰不应该坐拥市场自由的好处而不自知,却非要去依赖简单粗暴的门票经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关于凤凰古城,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浪漫名句,“为了你,这座古城等了千年”。等待,只为有朋自远方来。插上篱笆、设立围墙的凤凰,已经无法让人看到等待朋友的诚意。现在,面对被圈养的凤凰,人们不禁要问:凤凰究竟该如何涅槃,古城究竟在哪里?她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好客淳朴的百姓生活里,在云游天下的世人心里,就是不应该在政府卖的门票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