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对中国的误解

liaowangzhisheng 2013-05-26 21:55:04 翻译:杨丽娅 总第205期 放大 缩小

  ■ 来源:巴基斯坦《黎明报》

  我在从上海到扬州的高速列车上,正如中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一样,飞速行驶。我周围的人几乎都只顾盯着自己的手机。

  在那截车厢里,我是唯一的外国人。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抬头看看我,然后腼腆地笑笑,然后迅速地低头继续看手机。我也回以疲惫的微笑,我只希望尽快回到酒店。可在飞行了11个小时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到扬州之后,是我到中国的第5个小时,但是到目前我已经知道:中国是守时、高效和礼貌的,同时中国也很大、明亮。而且,中国顽强奋进,其高速增长的经济令人印象深刻,就如同我刚乘坐的这辆火车。

  多年以前,我记得父亲到中国之后给我讲的故事是,中国决定发展经济。我对每个字都记得很清楚,记得他描述如何参加宴会、参观工厂,遇到有纪律的工人,以及中国领导人承诺要消除饥饿和贫困。

  当然,这没有那么简单。那时以及现在,中国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家——它让人觉得惊叹、困惑和着迷。中国有很多面——它愿意的时候,可以表现得暖风习习,但也可以变得阴冷可畏。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参加会议。扬州这个“小城”有400~500万人口,这里的摩天大楼和工厂尚未完全掩盖中国的古老历史和文明。和我的中国同事谈论时,不可避免地谈到全球,特别是欧洲对中国的看法。他们问,为何中国会被误读这么深?

  他们说中国承诺和平崛起,中国希望和邻国友好相处。就算中国如一些言论中所说的希望成为全球霸主,可中国国内面临的挑战,也让中国政府不可能在外交上采取进攻的姿态。新任领导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反腐、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上都面临着公众的压力。

  随着中国城市不断扩大,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改善亿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让城市更加宜居。显然,中国“误解”了,外国观察者们尚未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共识的是中国政治改革尚未提上日程;不确定的是,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高速增长,抑或陷入经济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实际上,西方对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有三种混杂的描述:困惑、钦佩和恐惧。外国学者、记者和政治家都对中国感到困惑。这个国家的经济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它是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国家,却有着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是新兴力量,有无数的富人也有无数绝望的穷人。

  欧洲和美国都希望和中国进行贸易,但无法判断中国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是好的力量还是坏的。他们对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统治力和影响力感到担忧,可同时也承认,没有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亚洲其他国家将发展缓慢。

  许多观察家钦佩中国在过去30年中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他们承认,中国已崛起成为区域大国,同时也担心中国未来的走向。一个跨欧洲的广泛民意调查显示,欧洲民众对于中国的政治体系、人权问题、军事和贸易仍然感到不安。

  随着中国东海和南海事态的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对朝鲜的软政策,欧洲对中国的看法也带上了“有色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经济问题也影响到对中国的看法。公众对现金充足的中国的看法很分裂,要么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欧洲经济的“救世主”,要么担忧中国可以“买下”欧洲,利用经济影响欧洲政策。

  数天后,我回到了欧洲。然而在与我的中国朋友激励讨论后,我脑子里关于中国的事实、数据和印象,交织成一团。我担心我依然没有真正“理解”中国。可随后,一个中国朋友安慰我说:“谁又能真正了解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