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只引进技术,不引进制度

liaowangzhisheng 2013-07-09 21:21:08 总第210期 放大 缩小

■ 来源:美国《纽约时报》

■ 翻译:杨丽娅

从1970年代到现在,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贫困国转变为可以挑战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廉价劳动力?勤劳?集权制度?人民的致富渴求得到释放了?

《中国的工业间谍》(Chinese Industrial Espionage)的作者说,中国崛起其实还有另一个因素:大规模的技术转移。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就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合法、非法或者“法外”(因为它们规避了审查),将发达国家的科技转移到中国来,同时,中国政府把孕育科技进步的西方民主体制挡在门外。

作者写道,“本书叙述的是一个精密的、完备的系统。这个系统用来关注外国技术,用一切能想到的方式获取这些技术,然后将它们转换成武器和有竞争力的商品。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

为何要这么做?其中一个答案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善于创新的社会所必需的文化及政治变革,会危及共产党的统治权。通过从发达国家获取其不能或不愿意生产的东西,共产党就能在从别国的现代化中受益的同时,保持国内的控制力。

“中国领导人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能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创新,同时在其他地方压制创新。借助技术转移,他们就可以有选择地地引进创新,同时回避在自由社会迎接政治生存的挑战。”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创新。这种创新的局限性很强,仅限于当局认为利益相关的领域。“把人才(本土或引进的人才)与金钱、完备的研究设施相结合,再‘借’一些国外的创新想法,就变成很强大的组合。”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的中文资料往往是公共政策文件。中国技术转移的核心并非令人瞩目的网络间谍,而是由无数基于个人的、谨小慎微的,来自公开资源的技术获取,其中涉及党和政府各级的多个机构,且利用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精神。

海外华人的支持,经常通过科技和商业协会得到统筹。虽然书的作者们主要主要聚焦于美国,但也提到: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是中国获取技术的目标。

总部位于法兰克福的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Europe)扮演着关键角色。

该协会官方网站上写到,“从波罗的海岸到阿尔卑斯山,从乌拉尔山脉到大西洋东岸,在辽阔的欧洲土地上,聚集着一批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他们的共同的理念是,“建立一个华人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团体,为强力推进中国的改革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该组织列出位于不同欧洲国家的39个会员团体。

该网站上一条帖子就是“相聚长三角”活动的通知,该活动由中国政府主办,将于9月9日-14日期间举行。

点击进入该活动的页面,会看到一个申请表格。申请者需要填写他们居住在欧洲哪个国家、工作单位、研究及成果,包括专利以及可介绍的项目细节。该活动列出了中国的合作单位“科技创意园”正在寻找哪些技术。其中包括新航空材料、能源、汽车和微芯片技术、云计算、制药以及高端医疗设备。参与者在中国的所有费用将由主办方——浙江省、江苏省以及上海市政府的侨务办公室——承担。活动的目的是“为国服务。”

这种获取技术成果的模式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在竭力应对拥有强大力量的西方和日本之际,一些中国改革先驱提出了“体和用”的概念。“体”指的是根本核心,“用”指的是实际用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的工业间谍》写道:“中国似乎觉得,它能够只引进或窃取外国技术,而去掉它们的政治或社会背景。尽管迄今为止,中国成功地引进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且没有威胁到政权稳定,但每一波新的颠覆性科技发展,其实都会对现政府构成危险的挑战。在战略层面上,中国政府相信它可以将经济自由化和政治自由化分开。”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