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以GDP论英雄

liaowangzhisheng 2013-07-25 12:02:36 邓聿文/文 总第211期 放大 缩小

 

如果不考核GDP,考核什么?

套用一句俗话,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万万不能,这也是我们喊了多年,要改变唯GDP是举的干部政绩考核方式,却一直没有改正的原因。

然而,GDP主义的政绩考核模式,的确到了需要推倒重来的时候了。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干部的考核问题时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客观地说,GDP增长多少并不重要。如果一个地方有条件、有能力,为什么不让GDP增长快一点?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好,也越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改善。要防止的是,有数量无质量的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出现损害民众权益,把增长变成长官政绩秀,乃至唯GDP是从这样一种现象。这就需要从政绩考核上予以纠正。

具体来说,改革GDP主义的政绩考核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不计代价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时候。在经济总量很少,人们还处于总体贫困或者温饱阶段时,由于其时的最重要任务是脱贫或过上小康生活,用经济增长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从而来引导政府和官员努力发展经济,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总体进入小康,经济总量也居于第二,若再追求GDP的高增长,势必要动用社会的更多资源用于经济发展。一定时期,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这种情况下,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多了,用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方面的资源就会少;尤其是这些资源的投放缺乏有效监督时,用于经济增长的资源越多,也就存在更多浪费和腐败的机会。

再者,这是由GDP作为统计指标本身的内在缺陷决定的。GDP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自创立以来,被多数国家拿来用作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但它也具有内在的缺陷,即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这使得GDP作为统计指标倍受争议。在未有更好的经济指标代替GDP之前,虽然我们不得不继续使用它来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但必须淡化其作用,特别是不能把它用作经济工作的指挥棒,否则,GDP的内在缺陷就会被放大,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失调,以及经济的内在紧张。

第三,也是经济转型的需要。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仅具有内在缺陷,而且在实际中也产生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后果,如资源被浪费,环境受污染和破坏等。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资源是我们改善生活品质的依靠。资源和环境被污染、浪费,一方面影响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导致未来发展的根基受到威胁。在我们解决温饱问题后,尤其是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时,再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和资源遭透支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中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追求所谓高速度,否则,经济转型就不可能成功。

总之,改变考核方式,不以GDP论英雄,目的是避免和防止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中,不计成本和后果地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并把它作为自己邀功请赏的政绩。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乃至经济转型迟迟不能推进,很大程度上与GDP主义考核方式的固化有关。

要改进干部政绩的考核方式和手段,一是在内容上增加为民权重,降低GDP权重;二是在方式上强化民众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前者像总书记所言,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使政府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成果用在改善民生上。后者意在增强民众对官员考评的发言权,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心里真正装有群众,从而做到权为民使用,利为民所谋。

就目前来说,相对于考核内容的调整,强化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其实更显迫切和重要。因为民众对政府高兴和满意与否,不仅来自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也来自于过程。假设政府在提供福利的过程中态度粗暴,尽管福利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加,但民众心里肯定会感觉不舒服,对政府的服务方式肯定不满意、不高兴。而从实际来看,目前的政绩考核体系,除了考核指标的简单划一外,最大缺陷就在于考核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忽视群众对官员的感受和评价,政府部门只须满足上级的考核和评价标准,群众没有发言权,或发言权很少。这种对上不对下的考核机制,难免不使政府的职能,官员的角色受扭曲,搞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漠视群众的需求和苦难。

所以,要改变这种现象,避免干部考核的失真失实,先从改变考核方式做起,将目前的官定标准、官方评价的考核模式,改走群众路线,以社会机构和民间评议为主,由普通民众来完成考核过程。因为一个干部表现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假如在对官员的考核中始终贯彻群众满意原则,所有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途径,都以群众最后获得的服务作为依据,那么,政府就不敢有丝毫懈怠,忤逆人民的意志,实际工作中的CDP主义也能得到抑制。

当前,要使民众对干部的考评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应将政府及其官员的决策和行为公开化,对人民开放信息,增加透明度,让民众知道政府在做什么、花多少钱、取得什么成果,总之,将政府的决策、运作程序等向社会开放。民众如果被蒙在故里,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事后才知道一个大概,监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除此外,还要从制度上充分保障民众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建议权利,让人们敢于提意见。

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把评价政府和官员的权力交由民众,至少是对上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兼具。这就要求在干部政绩考核问题上贯彻群众路线,将考核变成民众参与过程,使之成为一个规范化的民主和法制程序,以保证人民群众考核干部、评价政绩的主体地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