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英文名叫Sam的中国学生四年前考上大学,当时他的父母欣喜若狂。他的父亲是一个电焊工,母亲在临近上海的一个小城无锡做酒店里的清洁工。他们希望儿子从此可以跃入中产阶层。但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却正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市场。Sam说,“我希望有一份工作,但现实是我不知道去哪能找到工作,至少据我所知,我同班45名同学没有一个人找到工作。这太令人沮丧了。”
今年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涌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数字。截止到4月底,据数据公司MyCOS的调查,只有35%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找到工作。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更糟,仅有26%。这个问题如此严重,甚至引起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注。他在5月时和天津的一些应届毕业生进行谈话,鼓励他们到最基层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表现。”
高校毕业生的高失业率有几个原因。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扩大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学生扩招;以此作为刺激疲软经济的手段之一。当时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两年,但对中国经济仍有影响。2003年,中国有了212万大学毕业生。十年之后,政府估计这一数字将达到699万,是中国历史上最高。
然而,就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在减速。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7.7%,比2012年第四季度低0.2%。对于许多陷入经济衰退的国家来说,经济增速略低于8%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在中国,正如中国许多领导人反复强调的,这种数字只能勉强维持中国经济稳定。所以,并不奇怪,根据美世调查的结果,今年只有55%的企业有校园招聘计划。2012年,有77%的企业通过招聘会和其他途径招募应届生。
Sam所在的学校是无锡市通信技术学院,这是一所有半个世纪之久的老学校。由于专业是交通运输,Sam希望在当地的城铁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当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和我所有的同学都会被城铁公司录用。但今年该公司没有任何的招聘计划。”
Sam希望自己能通过英语在职场上占得先机。他通过看美国电视节目磨练口语,之后希望能在英语培训学校找到工作。“当我去参加面试时,我发现我大部分的竞争对手都是英语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生。”他回忆道,“竞争如此激烈,我感到很绝望。”
失业加剧的另一因素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质量。过去十年,中国的大学生在数量上激增,但这些文凭真的有质量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中国的大学都是由政府控制的。大学没有自治权,高等教育体系就无法教学生如何独立思考。结果就是每个大学生看起来都千篇一律,他们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熊丙奇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社会舆论,对所有大学的评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具体到就业上,就是看毕业生离校之际的就业率的高低,教育部门甚至以就业率定学校专业的生死。于是,应该培养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都让位于“社会大学”、就业技能与证书。
尽管中国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在服务业,仍然是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石油、金融以及电信等行业,几乎完全不对私人企业开放,物流业也同样如此。熊丙奇说,“服务行业比农业、制造业能吸收更多的毕业生,我们应当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这样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Sam来说,找工作的过程仍然在艰难继续,他担心自己成为蚁族的一员。所谓“蚁族”,就是在中国的大城市底层艰难度日的年轻、有学历的人群。而且,他和他的同辈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退休之后只有依靠他们生活。“我很嫉妒那些在干净的写字楼里工作的人。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什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