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邓小平“南方视察”以来应对危机之策

tebiebaodao 2013-07-25 12:43:37 张方波/文 总第211期 放大 缩小

 

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处在艰难摸索阶段,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是在既无现成改革模式、又无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改革,中国经济将之向何方?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卓越见解。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国有企业,必须从制度上和组织上充分培育成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以1992年—1997年为例,国有企业从“放权让利”为主转向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为主。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

1992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出台。199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且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产权清晰、全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工作展开,到1997年,百家试点企业公司制改造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有93家成功改成公司制企业。

1997年突然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整体经济没有形成冲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重要的内因是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推动国企上市应对2003年非典危机

2000年,时任总理朱镕基在江苏考察指导工作时强调,维护中国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必须继续推进国有银行改革。

当时,很多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困境,被很多机构不看好,甚至是宣告破产。这段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围绕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展开,重塑国企的微观主体,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自生能力和增值保值能力。200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出台,鼓励国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其中,重点是对国有商业进行改造。

对国有商业银行“换血”——股份制改造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现实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促进商业银行营运的基础条件发展根本的变化;第二,通过合作,来迅速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第三,以中央汇金公司代表国有金融资本的所有者,分别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第四,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海外上市。

2003年非典突然从中国南方与首都突然夹击中国经济,当年的国际经济局势相当恶劣,美股、港股持续暴跌,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未受到任何冲击,重要原因就是金融与银行体系固若金汤。

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银行焕发了生机。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2012年中国活期存款增长超过了GDP增长,这充分显示银行的信誉得到回复与提升。这是从1997年至此的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一个阶段性成就的重要概括。

考究小平南方视察以来中国应对经济危机之策,可以看出,其实,中国并没有“刻意”去制定应对危机之策,但也总是能够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是上帝关照中国?不是!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邓小平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坚持市场化方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