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未来几十年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可有效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推动服务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虽然迎来城镇化的黄金时期,但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等主要领导对城镇化的路径有着清醒的把握,因此,吉林省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发展的城镇化,走的是生态城镇化、科学城镇化的道路。
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分为四个层面,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提升品位,集聚产业,完善功能,形成了生态和谐、富有活力、向往宜居的吉林城镇化形象。
长吉一体实现多重融合生态衔接
长春、吉林是吉林省仅有的两个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山水相连,相距不足百公里,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0%以上,GDP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吉林省提出实施长吉一体化战略,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带动四平、辽源、松原等中部城市群崛起。
经过一体化的实践,长吉区域内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关联度进一步提高,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化工为汽车配套的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和分工协作度不断提高,汽车化学品产业园区正在建设。同时,不断加强旅游业发展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互补共进、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体系。
长吉区域除汽车制造业、化工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外,还在大力发展生物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特色产业如碳纤维生产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光电子产业、镍金属深加工产业和生物化工产业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目前,长春已联合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签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打造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产业等5大创新集群。工业重镇吉林市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蓬勃兴起,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碳纤维产业化基地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在新材料领域声誉鹊起。
农业方面,龙头产业集群风生水起。以玉米深加工为主产业的大成集团调整产业结构,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两个产业创世界第一,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稳居世界第一位。吉林省通过百万亩棚膜经济建设工程、人参产业振兴工程、高效特产业提质工程等,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臻形成。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吉林省领导一直强调的城镇化准则。长吉一体化追求“生态、人文、绿色”,保护水源、增设绿地、建设园林,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美好乡村,实现山、水、城、林、人和谐共生。
城镇规划体现科学布局扩容提质
近年来,吉林省按照“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城镇空间布局,坚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法规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长吉一体的顺利推进,重要节点和功能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九台、双阳、岔路河和永吉(口前)4个节点以及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等8大功能区,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10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交通、能源、水利、市政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围绕实施“十大产业”计划,重点推进10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吉林省各市、州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区域功能和作用,强化产业支撑,壮大经济实力,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带动作用。四平市实施“南接北融”,做强“一核三带”,推进城乡一体化;辽源市全面推进辽(源)白(泉)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新区开发建设;松原市加大中心城区扩容力度,全面启动滨江新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白山市着力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延边州实施延龙图一体化行政体制创新改革,延龙图一体化进程加快。
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增强,县城和重点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梅河口、公主岭等重要节点城市,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加快各类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人口等要素集聚功能,不断提升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桦甸市、东丰县等市县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加快工业集中区和新城区建设,带动了城乡统筹发展。磐石市明城镇、榆树市五棵树镇等特色小城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城镇特色开始显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