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民间资本搅动金融市场

shehuiguangjiao 2013-08-02 17:57:57 本刊特约记者 张君花/文 总第212期 放大 缩小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的“玻璃门”正在被密集出台的政策打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7月15日表示,积极发展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他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决策部署,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

此前的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被业界称为金改“国十条”的文件,明确提出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随着上述由民营资本主导的“草根金融”机构的设立,长期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破解?此前由于政策壁垒导致的数万亿规模的民间资金“堰塞湖”,何时才能在金融体系内畅通无阻呢?

民营银行胎动,多地民资跃跃欲试

金改“国十条”重新点燃民营企业家的银行梦。

“7月5日金融‘国十条’出台当天,许多民营企业家来咨询民营银行的事情,询问国家此次是否动真格了,他们均对成立民营银行的意愿特别强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不仅温州,全国各地民资表示兴趣均较高。据周德文介绍,近期浙江台州、丽水,内蒙鄂尔多斯以及深圳等地的企业家来找他咨询与交流关于民营银行的事情。

一直以来,国有资本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料显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是成立于1996年的民生银行。此后,尽管民营资本对金融机构的入股有所加快,但远未及市场需求。截至2012年末,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在内,有民营资本参股的中小银行合计法人机构数为1400多家,资产规模占比仅15%。不仅如此,中国大多数中小银行的实际控制者都是地方政府,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很少,股份制银行中仅有民生银行一家。

业内人士认为,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可谓是重要的路径创新。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缺少中小型机构,这直接导致了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严重缺失,民间资本的进入将填补这个空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预计,今年在政策层面至少会设立一至两家民营银行。然后通过试点,为未来进一步开放银行业门槛提供政策依据。

“事实上,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途径不仅仅包括银行,还有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以及下一步将要发展的社区银行等多种途径”,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说,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这些小型金融机构贴近市场,机制灵活,更能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呼唤门当户对的“银企”婚姻

多位业内人士在解读金改“国十条”时,都认为放宽对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对于打破目前金融垄断具有风向标意义。随着大量民间资本主导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中国金融体系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特征,即绝大多数存款、贷款市场份额掌握在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手中。

与金融业的高度垄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企业的高度分散。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在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

面对多如牛毛的中小企业,数量有限的大银行因为成本、网点等条件制约,根本无暇顾及中小企业纷至沓来的贷款申请。

其结果是,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客观上与小微企业先天不足有关,许多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没有规范可信的会计账目,缺少信用记录,加大了与金融服务对接的难度,但金融机构服务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在金融政策导向上一直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信贷工厂”、“贷款直通车”等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宣传广告几乎随处可见。但实际操作中,承接数额不过百万元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对于大银行而言根本无利可图,还要承担随时可能血本无归的高风险,业务开展起来自然困难重重。

“大量小微银行才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池,才能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小微银行资金规模小,无力驾驭大项目,中小企业是他们的最佳服务对象。小微银行多为区域性的,比大银行更能掌握当地企业的信用与经营状况,从而保证信贷的成功率。

7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表示,要建立起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小型金融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

疏通民资“堰塞湖”,草根金融化解民间信贷风险

一方面是许多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大批富余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理的出口,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方式流向实体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民间融资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而且近年以近三成的速度增长。江浙地区80%的小微企业融资依靠民间借贷。

由于政策壁垒导致的民间资金“堰塞湖”越来越险急,其所释放出的威力已足以令人震憾:大批富余民间资金流动到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出现非理性飙涨;流动到大宗商品市场,导致产煤大省山西、内蒙古的焦煤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就连近期备受关注的农产品价格飞升背后,同样不乏游资炒作的身影。

民间信贷的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危害还不止于此。始自于2011年“十一”长假的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和跳楼事件,更是向民间借贷资金安全敲响了警钟。温州官方数据称,2012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量达到1200亿元。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

在这场危机中,民间依靠熟人网络组织的借贷资金链已经显示出了局限性:提供资金的个体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小,外部环境的改变,让贷款极具不稳定性。在游戏一旦做大后,熟人网络吸纳资金的速度仍然很难与资金游戏的速度匹配。

“温州金改”的大幕也由此拉开。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尽管从进展来看,温州‘金改’还在初步试水阶段。但业内人士认为,其探索的方向性值得肯定。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起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既能化解民间借贷风险,又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可谓一举多得。

网络技术助力,试水草根金融模式创新

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小微企业一般缺乏合格的“硬信息”,如财务报表、抵押担保以及信用记录等;而小微企业的“软信息”,如与其他客户的交易状况、信用状况等,从小微企业自身也很难直接获得。这就导致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往往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解决不了也不愿意解决的问题,阿里帮我解决了。”苏喜庆是一家从事节庆工艺品加工的外贸公司老板,他告诉记者:“我们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年不足9000万的营收,很多家银行觉得我们规模太小,风险太大,不愿意给我们贷款。”

为什么传统银行视为风险的小微贷款,阿里巴巴却愿意去做呢?这主要是得益于其对于企业信用的积累和资金链数据的全监控。其贷款对象要求是阿里巴巴的B2B付费商户,基于大数据的信用支持,阿里小贷省去了大量对于贷款商户资质审核的成本,使其放贷的年化利率低于市场平均的20%,只有18%。由于贷款数量庞大,这使得阿里金融每一天小贷利息就超过了百万。

阿里金融可以说是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金融创新的代表。而在7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其讲话中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

与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相比,传统形式的草根金融发展要迟缓许多。针对此次金改“国十条”松绑民资进入银行业,业内人士猜测,既然是试点,民营银行开设的数量就不会多。而试点起步阶段不太可能松绑太多。

“中小银行领域也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能够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搞不好风险也是非常大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周小川近日关于金改的表态中,特别强调了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目的也是防范风险。

因此,在首家可能成立的全民资银行的经营范围上,业内人士猜测可能仍会作出区域性的限制。“民营银行短期内应该不会成为全国性的银行,定位可能偏向于社区银行,以服务小微企业和本地居民为主”。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最近几年的金融改革来看,尽管政策层面一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中国几大银行已经形成事实垄断的背景下,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注定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