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其实是个中国故事

shehuiguangjiao 2013-08-02 18:02:10 总第212期 放大 缩小

日前,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对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现已查明,近年来该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因为知名跨国企业,葛兰素史克部分高管在华行贿案发,产生一种备受关注的轰动效应,实属正常。不过,从法律角度看,这种外企身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不管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在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土地上经营就要遵守中国市场的相关法律,若其违法,当然也都要一视同仁,接受同样的法律制裁。而且,很大程度上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

这些年来陷入商业贿赂丑闻的外企,葛兰素史克不是第一家,甚至也不是第一家外资药企——此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均曾卷入在华行贿风波。至于其他被曝光的外企就更多了,比如耐克行贿谢亚龙、雅芳四名高管贿赂中国官员、戴姆勒公司行贿丑闻等等。外界发现,这些在其本土可能是循规蹈矩的企业,到了国外却变得“入乡随俗”起来,成为南橘北枳故事的现实佐证。而且令人尴尬的是,它们在海外的很多贿赂行为被曝光,还是本土监管部门“多管闲事”的结果。近年来,不断有外企在美国被当局指控涉嫌违反“反海外腐败法”,比如,辉瑞就因此领到了11亿美元的罚单。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却显得很被动,甚至没见行动。因此这次立案调查葛兰素史克,的确是一个进步。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的“中国色彩”,还在于它植根于中国医药行业药品流通环节的潜规则。央视曾随机调查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它们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最高的达到6500%。而虚高的药价,被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利益均沾。医疗领域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模式,被认为是药品流通领域黑幕的制度根源。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外资药企和中国本土药企一样,为让药品进入流通环节,抢占市场份额,难免会受潜规则支配,使出贿赂手段。显然,这不只是跨国企业或者国内企业的问题,更是中国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成都商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