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哈尔滨:开放奋进、宜居和谐的魅力之城

zhuantibaodao 2013-08-21 20:53:20 刘恺/文 总第214期 放大 缩小

 

宋希斌市长会见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政府代表团

哈尔滨作为中国边疆大省的省会城市,以其独有的资源禀赋和中西合璧的城市特色而享誉中外,近年来,该市围绕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正以更加开放、更大气魄、更具魅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城之列。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就该市在推动对俄合作战略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改革发展红利惠及民生等方面采取的创新战略举措,进行了深度解读。

打造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记者:哈尔滨拥有悠久的对外开放传统,尤其是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明显。今年,哈尔滨市创新性地提出抢抓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推动对俄经贸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实现对俄合作战略升级。请您谈一谈,哈尔滨深化对俄合作的基础、优势、机遇和工作重点。

宋希斌:正如你说的那样,哈尔滨历史上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一个洋气的城市,在对外开放特别是在推动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上的地缘、亲缘和历史渊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坚实。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区位条件优良。作为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拥有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美到中国直线距离最近的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不仅建有集装箱联运条件的“内陆港”,而且有松花江黄金水道和多条通往边境口岸的铁路、公路,形成了联通俄罗斯、辐射东北亚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产业基础坚实。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4大传统优势产业,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4+6+1”的产业开发建设新格局,对俄产业合作的空间巨大。三是科技合作密切。拥有38名两院院士,45万名科技人员,曾为中国“神州”飞天、“嫦蛾”探月、“蛟龙”入海等重大工程做出过重要贡献。建有9个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分别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18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和交流机制。四是友好往来频繁。哈尔滨开埠之初就是远东地区著名的国际商埠,对俄贸易额一度占全国的75%,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对俄交流合作日益扩大,目前已与俄罗斯4个州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哈洽会”、“哈科会”和“中国哈尔滨对俄出口商品展览会”等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了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日益深化,哈尔滨作为中国“北开”前沿和沿边特大城市,在推动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上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具。一方面,国家对俄开放政策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2012年,在国家《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对俄合作示范区等发展目标。近期,国家又正在着手编制《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沿边开发开放规划》,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哈尔滨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另一方面,俄罗斯入世和远东大开发带来的机会越来越多。俄罗斯正式加入WTO后,其在关税、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方面都正在或即将发生一系列变化,这将有助于中俄两国在同一套规则下更加规范、更加有序地推进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把开发与中国毗邻的俄远东地区作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随着远东开发上升为俄罗斯国家战略,哈尔滨特殊的区位条件,将使其在双方未来发展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目前看,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哈尔滨作为中俄战略合作升级“桥头堡”和“枢纽站”的地位不断凸显,已经成为国内外抢占俄罗斯市场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物流枢纽。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抢抓黑龙江沿边开放开发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申建综合保税区的有利契机,着力提升对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这方面,我觉得要突出抓好“一个通道”、“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 “一个通道”:即建设对俄航空物流、陆海联运大通道。近期,我们开通了哈尔滨到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货物运输线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与俄罗斯有11条航线往来的城市,6月份即将开通货运专机。我们要凭借最短航程、最多航线优势,努力构建立足黑龙江、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大通道新格局。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陆海联运、江海联运、铁海联运,利用俄方纳霍德卡的港口优势,打开经俄罗斯进入欧美市场的通道,为向北开放奠定基础。“三个中心”:即围绕俄罗斯亟待深入开发的石化、木材、煤炭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俄罗斯大宗产品交易、出口加工配送、经贸合作交流“三个中心”,重点推进诺林石化物流中心、莫斯科莲花城国际贸易批发中心、华南城中俄合作大厦、五方天雅、华夏天元合作等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打牢对俄合作的战略支点和实体经济。“三个平台”:即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中俄国际经贸会展平台,借助哈洽会、叶卡捷琳堡工业展览会等载体,为中俄企业提供对接与交流服务。这方面,我们要加快建设中俄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哈尔滨银行对俄卢布交易结算银行的优势,争取把中国对俄罗斯、俄罗斯对中国两个贸易往来结算中心落户到哈尔滨市,进一步提升哈尔滨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加快建设中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中俄合作官方网站和“中国-俄罗斯商务数据库”,出版权威性的中俄合作信息报刊,使哈尔滨成为全国最大的对俄经贸商务信息平台。

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哈尔滨

记者:十八大报告专门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可见国家对此重视程度。根据《报告》哈尔滨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请您谈一下,全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保护环境生态和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结构调整全过程和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哈尔滨的具体举措。

宋希斌:建设生态文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乎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北方的国际生态名城,天蓝、地绿、水净一直是我们哈尔滨引以自豪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多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发展道路。2012年,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围绕打造滨水城市、森林城市、节能城市,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比如,集中开展了以“三沟一河”为重点的城市内河治理,结束了“三沟”每天30万吨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以“景观化、生态化、特色化”为引领,完成造林13.7万亩,新增绿地250公顷;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新增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拆并燃煤小锅炉505台,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319天。应该说,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让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观,也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更加深入民心。

今年,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努力让哈尔滨的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一是加强生态修复。全力抓好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重点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确保松花江流域年度治污任务全面完成,北国水城一期全线贯通,“三沟”年内实现清水入河,充分展示滨水城市大气秀美、清爽宜人新形象。启动实施百万亩林地建设工程,城区新植树木50万株、新增绿地190公顷,为广大市民创建一个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城市热源工程建设,市区燃煤小锅炉全部拆并;继续推行黄标车限行、到期强制报废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PM2.5监测数据。加快推进市域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置等项目建设,推行绿色清冰雪,绝不超量、超范围使用融雪剂损害城市环境形象、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加快建立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置体系,清理取缔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通过坚持不懈的积极努力,给市民营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大力推进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万平方米,让节能、环保、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哈尔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模式和重要内容。

改革发展红利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惠及于民

记者:2012年,哈尔滨在惠民领域取得了不菲成绩,这与国家在十八大后经济民生领域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您又提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上拿出新举措”,请谈一下贵市下一步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方面的想法和举措。

宋希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可以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聚集民力。这些年,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创造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仅去年,我们就实施了70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相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更高水平生活的现实需求,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惠民工作力度,进一步增进全市人民福祉。

今年,市政府要重点实施10个方面、70个惠民行动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60亿元。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上,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上,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0万人。在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上,要开工建设保障房2.5万套、竣工3.2万套,改造农村泥草房6.5万户、370万平方米。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专项救助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在发展文化体育产业和事业上,要加强文体场馆和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高全民体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是我们政府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把握的工作宗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地惠及于民,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全市人民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谱写出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