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已经跃升至世界经济排名表的前列;但其官方数据所支撑起来的这种表象,是否足以令人信任,仍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经济学家们对中国每月的贸易数据产生质疑和讨论:不管是贸易数据的预期值,还是官方和私人的提前调查结果,都和最终数值大相径庭。
同样的质疑还存在于如何计算通胀。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如果能有个关于对中国经济数据怀疑程度的指数,那这个指数肯定会‘爆表’,或者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极其糟糕’。”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没人能比新任国家总理李克强表达的质疑更有说服力。
一份泄露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2007年,时任中国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告诉美国的大使,一些中国数据是“人为制造”,因此并不可信。
据2010年底,维基解密的一份机密备忘录记载,当衡量全省经济情况时,李克强说他只关注三个数据——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总贷款金额。李克强笑着说,“其他所有的数据,特别是GDP统计数据,都仅供参考。”
中国在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夺取美国占领了一个多世纪的全球第一经济体宝座,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但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这个数据是真实可信的吗?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说,在中国经济学家中间,没人会觉得李克强的话让人很惊讶。“我是说,已经有很多政府官员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不止一次。中国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数据会掺杂政治动机。”
中国统计月度和年度的经济数据远快于法国;但法国本身经济体更小一些,人们也相信法国的数据有更高的可信度。
“所以你可能问他们是怎么做到比法国还快,这个问题可能有各种答案。”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质疑地方政府提供的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地方官员的仕途取决于他们在当地的表现,这就创造出一种诱因,让官员修改数据,让数字看起来比实际情况好看一些。
日本经济产业省前任官员津上俊哉,认为中国政府的行政结构给了地方政府比较大的行政权力,但保留了对分配和升迁的控制。
他说,“官员评级主要是基于领导者的表现,而衡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地方领导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这种衡量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看GDP。因此,这促使地方官员投身于拉高GDP的激烈竞争中。并且,由于地方也掌握着统计权,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假造数据的动机。”
佩蒂斯注意到,人们都知道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总和高于国家统计的,这种数据显然不可能是真实的。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相当不错的工作。地方统计局,可能就没有这么好。”
渣打银行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经济2011年和2012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7.2%和5.5%,远低于官方数据的9.3%和7.8%。
执教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Christopher Balding在一份报告中说,扭曲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尤其是房价,严重地夸大了中国的经济规模。
“保守地说,如果对房价通胀进行校正……把中国年度CPI上浮1个百分点,那么真实GDP就会缩水超过1万亿美元。”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因为当局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经济情况,并制定出有效政策。
中国的领导人说,他们希望带动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变成更先进的国家,就像日本和美国那样,居民消费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这会导致增长放缓,但却更稳定持久。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中国经济学家王勤伟表示,“如果数据是不可靠的,那么,任何政策和改革决策都将是错误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