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早在1万3千年以前,这片土地上已经燃起了象征文明与进步的堆堆篝火。从古夫余国、渤海国的先人,到近、现代松花江两岸的汉、蒙、满各族英雄儿女,一代代松原人血脉相连、薪火传承,在这片厚重神奇的土地上,用智慧和双手完成了一座城市的完美缔造。
拂去历史的烟尘,松原神韵依旧。
从1992年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到2013年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昂然崛起,松原被岁月的风雨涤尽铅华,在新时期改革的春风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的松原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扬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2013年7月,在松原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重要时期,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松原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更加厚重的砝码,设计了更加辉煌的蓝图,提出了更加理性的全新构想,确定了以“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格局,为松原经济发展再续华章、再创辉煌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切实做到安全发展、加强作风建设”——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勇于担当的政治信念、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和前所未有的发展力度,再一次奏响了发展建设的雄浑乐章,松原人民再一次用激情与实力在松原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坚实厚重的一笔!
弹指一挥,沧桑巨变;
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100年前,中心先生的伟大梦想,已经勾勒出松原在东北城市圈中的独特地位;
100年后,松原用两个等式和“转型发展 富民强市”的全新理念,让“建设幸福松原”的全新构想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明朗……
区位+资源=发展之基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天成丰厚的物产资源和环境资源,夯实了松原蓬勃发展的雄厚根基,更为松原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襟三省、环三山(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卧三原(东北平原、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汇三江(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公铁网络四通八达,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松原成为商贾名士眼中聚财创业的宝地、福地,更奠定了其拓展区域大市场、发展商贸物流的优势地位,为松原赢得了“北方枢纽之城”的美誉。
资源,是永恒的财富。松原物产丰饶,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之美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天地精髓、万物灵气,彰显着富足与丰腴、安康与详和。
松原是一座亲水之城。松原市水资源总量为15.57亿立方米,吉林省60%以上面积的汇水与松花江流域90%以上面积的汇水都流经松原。一条条浩瀚丰沛的水脉与松原城融合成一幅画,流淌出一首诗,渲染着富庶、和谐的城市意境。
松原是一座石化新城。油海浩瀚、矿产丰富。中国第六大陆上油田——吉林油田就座落在这片沃土,石油总储量达26亿吨,其中,油母页岩等数十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正孕育着无限的潜力和巨大的商机,那些在地下深埋了千万年的宝藏即将成为拉动松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松原是一处鱼米之乡。建市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松原灌区工程、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的启动实施,在松原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松原所属三县一市全部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市)”,具有松原特色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市场知名度逐年提升,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粮食总产量超过了700万吨的阶段水平,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牧业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产业扩能升级为核心,不断推进规模养殖、良种繁育、动物防疫等体系建设,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松原,正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牧业大市的完美蜕变。
松原,一座景致如诗、风光若画的景观之城。悠久的历史古迹与奇特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让人流连忘返的人间美景——查干圣湖碧波荡漾,乾安泥林巧夺天工,塔虎古城烽烟激荡,龙华宝刹暮鼓晨钟……“以江为轴、以岛为芯、以宜为纲、以特为魂”,松原依托自然景观优势,科学地把现代文明、历史神韵、自然特色融于城市建设,大手笔绘就了松花江沿岸天人合一、城水相拥的非凡神韵,“碧水蓝天、通透疏朗、宜游宜居”的城市发展构架初步形成。
历史文化+精神文明=发展之魂
松原是一座历史厚重、文脉绵长的魅力之城,千百年岁月的孕育和人文的积淀,成就了一座城市丰厚而博大的发展底蕴,为松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深邃的精神内涵,更赋予了这片土地无畏而执着的发展魄力。
松原,是浓缩历史积淀的辽金故里,是根植蒙满文化的发祥之地。早在1万3千年以前,就有“查干淖尔人”逐水而迁、傍水而居,在这片土地上燃起了象征文明与进步的堆堆篝火。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提升和丰盈了新时期松原人的文化自信,民间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地方特色文化纷纷复苏、成长、壮大,一系列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活动再现了松原文化的无穷魅力——奥运火炬传递仪式上,2008把马头琴精彩亮相,悠扬辽阔的琴韵再次叩开了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门,在火炬传递的征途中,留下一路惊叹一路震撼;全国唯一的满族新城戏剧团推出的两部历史大戏《铁血女真》、《洪皓》力拔头筹,双双问鼎“五个一工程奖”;查干湖冬捕、“乌力格尔”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了岁月的烟尘,在当世熠熠生辉,绘就了松原文化厚重沧桑的一笔;《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在央视黄金时段粉墨登场,《天歌》、《大金始祖》等数部影视剧在松原成功拍摄,查干湖旅游节、冰雪捕鱼节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浓郁的大型文艺活动隆重举办……松原,依托地域文化的浓墨重彩,大手笔绘就了一幅“北国风光、辽金文化、蒙满风情、历史遗韵”的壮美画卷。文化是松原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更是建设幸福松原的强力支撑。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全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让290万松原百姓尽享文化浸润下的城市风情!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更是城市的发展之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系列有生机,有活力,贴近实际,扎实有效的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底,创造出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打造了许多新亮点、新品牌。“最美乡村教师”杜顺,道德模范张利等一批重大典型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松原十大诚信人物、“感动松原”人物成为道德的“风向标”,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等传统教育蔚然成风,志愿文化、公益文化,深入市民的血液,松原成长为爱心之城。
在成长过程中,松原曾几次面临严峻考验。1995年、1998年、2010年,洪水侵袭;1997年,全市大旱;2003年,非典战役……危难之时,松原人民众志成城,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赢得了抗洪、抗旱和抗非典战役的全面胜利,更铸就了崇高而伟大的松原精神。在松原发展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英雄模范,在他们身上,我们见证了奉献、见证了执着、更见证了忠诚,这奉献、执着和忠诚,历经洗礼之后,成为松原精神的中流砥柱,在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历久弥坚。
转型发展 富民强市 建设幸福松原
以务实创新的理念抓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开放包容的情怀抓发展,拥有更加多元的发展纽带;以良好的作风、安全的责任抓发展,铸牢更加坚实的发展根基。
2013年7月,新一届松原领导者立足市情,高瞻远瞩,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的桎梏,科学分析松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了科学、准确、客观、理性的总体判断,为松原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转型发展 富民强市 建设幸福松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工程、县域突破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软环境优化工程、文化发展繁荣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等“十大工程”的全力推进,正在成为松原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总量扩张、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保障和坚实支撑。
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依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松原未雨绸缪,主动出击,拉开了资源型城市主动转型的序幕,确立了油气开采、油气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精心打造了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能源、化肥、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在逐步实现由“一油独大”,到三足鼎立、百花竞放的发展格局,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鼎足而立,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推动了地方经济迅速驶入“有序、持续、健康、科学、转型”的发展轨道。
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富民强市,全力推进“十大工程”的目标是“建设幸福松原”。“十大工程”中,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和“民生改善工程”的全力推进,充分体现了松原市立足民生,着眼长远发展,努力为人民大众谋福祉的根本宗旨。松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谋利”和“解忧”两个主要环节,从城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抓住社会事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着力改善民生,确定了以就业、教育、住房、社保、医疗五个方面为重点,确定了促进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救助、社区行动计划、背街小巷改造等十个方面93项民生项目。上半年,松原拿出新增财力的85.7%投入到民生领域,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与不断加码的民生支出相比,松原各级政府开支锐减,不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一缩再缩,尽量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在老百姓亟需解决地问题上。目前,全市1663名妇女享受了创业资金扶持,全市创业带动就业项目将扶持1万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实现经济效益可达2亿元以上。市民生活更方便了,投资500万元,高标准建设5个小型便民生鲜蔬菜市场,8个社区生鲜超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菜、便宜菜。45条背街小巷改造如期推进,继续建设7座大型二次供水站,两年内,全市实现二次供水集中统一管理,112座不合格二次供水站将被全部取缔。
从1993年松原市第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正式出台,到2013年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转型发展 富民强市 建设幸福松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从浓墨重彩的第一笔,到继往开来的恢弘蓝图,一系列为松原量身打造的重大经济战略部署点燃了松原未来发展的希望之火,绘就了松原未来发展的壮丽篇章。
松原,松水之畔,源远流长不仅仅是绵延的水脉,更有坚定的追寻、执着的信仰和宏大的梦想。在这片诞生梦想、放飞梦想、成就梦想的热土,个人的梦想,城市的梦想,正在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为“中国梦”奏响浓墨重彩的松原乐章!
松原概况
松原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南端,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全市总人口290万,有汉、满、蒙、回、朝等32个民族。幅员面积2.2万平方公里,辖三县、一市、一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市、宁江区)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前郭经济开发区),全市共有78个乡(镇)、1123个行政村。
区位优势显著。松原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3省(区)结合部,位于长哈经济带、哈大齐工业走廊之间,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重要支点城市。作为东北和蒙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松原联结4省(区)8市14县(市),辐射人口3400多万。京哈、长白、平齐、通让、哈大客专、松陶6条铁路干线从境内通过,珲乌、大广、京哈等14条高速、国省公路四通八达。水运条件得天独厚,松花江沿岸运输码头7个,总泊位3800多吨。
自然资源富集。素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之美誉。矿产资源富集。中国陆上第六大油田——吉林油田就坐落在松原。全市已探明石油储量15.1亿吨、天然气储量2091亿立方米、油页岩储量774.48亿吨。粮食资源丰富。地处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油料基地。有耕地118.8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715万吨,占吉林省粮食产量四分之一。水资源充沛。境内有“三江、一河、一湖”(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干湖),年过境流量379.2亿立方米以上,水资源总量达15.6亿立方米。草原辽阔。地处科尔沁草原东端,草场面积53.3万公顷,年产干草40万吨。渔业资源可观。全市年产水产品3.7万吨,盛产胖头鱼、草鱼、鲤鱼、鲢鱼等,其中查干湖胖头鱼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认证。
投资环境优越。全市开发区、园区已经发展到24个,总规划面积达到447.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80.02平方公里,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全市金融授信等级优良,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拥有师资力量雄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所,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在校生约8400人,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分别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发展日新月异。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05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目前,已经形成油气开采、油气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吉林油田油气产量当量达到760万吨阶段性水平。2006年入选“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20强”;2007年开通进京直达旅客列车,获准国际小行星协会和国家天文台命名“松原星”,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8年成功组织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松原传递活动,同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2009年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奖”;2011年被确定为第八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城市,成为自全国农运会创办以来除北京外黄河以北地区唯一的举办城市;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松原居于新世纪前10年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地级城市第11位;同年,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选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百强城市行列,松原位居第85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