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反腐不能靠“隔墙扔砖”

tebiebaodao 2013-09-29 20:32:15 铁永功/文 总第217期 放大 缩小

 

中共十八大之后,反腐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的最大亮点。从李春城、郭永祥、到刘铁男、倪发科,落马官员层级之高之密集,前所未有。尤其是近期对国资委主任蒋洁敏的主动查处,以及对“石油系”的清查,让人浮想联翩。反腐俨然成了当前最能凝聚共识、巩固合法性的举措。

但是,观察者在肯定反腐成绩的同时,都会提到一点,真正的反腐,不能靠“隔墙扔砖”式的网络举报,也不能仅靠官员意外的“自我暴露”,根本上还得建立一套管用的反腐制度。

最高层的制度反腐宣示

中共十八大报告用“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当选后的首次亮相中,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2012年11月30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参加座谈会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以十八大为新起点,反腐败斗争进入新的阶段。不仅反腐败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而且反腐败也有了新的战略规划和思路。

在2013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详细阐述了这一目标和思路。“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一批高官的密集查处,对薄熙来、刘志军等贪腐官员的审判,似乎都表明了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决心。

对于制度反腐,习近平提出了如下要求,“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迅速成为媒体和时政观察者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抓铁有痕搞“整风”

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中纪委全会讲话中,习近平用很大的篇幅讲到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久,就专门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效果,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习近平就此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中国共产党所说改进作风,主要体现在所谓“四风”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督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改进调查研究和会风文风;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严肃整治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行为,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接待场所等楼堂馆所建设,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和领导干部出访活动……

“作风影响作为。”接受采访的中共理论专家认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表明,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落实八项规定开了一个好头,也是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今年年中,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目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种以党内自我教育和自我清洁为主的运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延安的整风运动。其主要手段也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用语,也与延安整风一脉相承。这样的群众运动对预防腐败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nextpage$

“巡视钦差”雷霆出击

5月中旬,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决定,中央将派出巡视组,对“八项规定”阳奉阴违的行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选人用人暗箱操作的不正之风等重点内容进行巡查。中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要求,中央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反腐“千里眼”。

巡视是中共对付腐败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巡视工作条例出台之后,这一做法变成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规定,中央巡视组不仅要听取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党组)的工作汇报,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还能对被巡视地区、单位的下属单位或者部门走访调研,对干部群众个别谈话。

在目前权力集中、对上负责的政治体制下,中央派出的钦差大臣,对地方有很强的威慑力。再加上巡视组监督的对象主要是省部级官员,因此显得“位不高而权重”。据称,巡视组所到之处,一些地方闻风而动,人心惶惶。

根据公开报道,过去10年间,至少有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江苏省委组织部原部长徐国健、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原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等一大批高官的贪腐线索,都是在巡视中发现的。近期被查办的中储粮系列窝案、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素毅甚至江西的“大师”王林,都与巡视组的进驻有关。

被中央纪律检查部门视为智囊的反腐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认为,让巡视组当好中央的“千里眼”,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完善很重要。比如,如果有些严重问题没有发现,巡视组是否也要承担责任?巡视报告能否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等等。有网民建议,中央应适时公布一些中央巡视组发现后及时查处的案件,公开中央巡视组的驻地和联系方式等,增加巡视工作的透明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央巡视工作的支持和信心。

不过,钦差巡视这种有点“返古”的制度,仍难彻底摆脱人治的影子。巡视组没有法定的办案权,发现线索有较大偶然性。另外,巡视组成员如何防止利益关联和人情干扰等,都是对这一制度的考验。

网络实名举报制度化

近期,网络举报风生水起,俨然成了防腐的主渠道。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等“老虎”的落马,让网上实名举报再显威力。但一些人也表示忧虑,认为网络举报偶然性很强,无法取代制度化的反腐;另外如果网络举报被扩大滥用,有可能造成误伤,会侵害公民的名誉和隐私。

需要明确的是,实名举报贪腐官员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众参与反腐的重要形式。网络反腐力量,可以通过积极引导、主动回应,纳入制度化反腐的范畴。

对此,王岐山对中央巡视组也提出了要求,要密切联系群众,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和途径,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了解干部情况。这意味着中央要求巡视工作“更接地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

曾参加中央纪委座谈会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认为,群众支持是推动反腐的重要因素。最应该鼓励的途径是“实名举报”,以最大程度减少诬告、错告,让举报腐败的“高速公路”畅通,增加案件核查和办理的针对性,引导公众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内参与反腐。

4月中旬,主要门户网站开通网络举报监督专区,举报人可根据代码查询案件办理进程,各部门举报网站点击量和收到举报数量倍增。9月2日,合署办公的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官方网站2日正式开通。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亲自到场揭幕并调研。中纪委官网将中央纪委举报网站、监察部网站和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等5个网站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央纪检部门的主要对外窗口。

在网络和新媒体普及的时代,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要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和途径,除了传统的来人、来电、来函,以及对干部的抽查之外,还应该充分重视网络反腐的“正效应”。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网站要赢得民众信任,对官网举报案件的查办就要更迅速、更权威,给举报人的反馈要更及时,对他们的保护也要更得力。另外,网络上的反腐举报泥沙俱下,新网站的开通对举报的程序、规则都加以明确,让网络反腐变得更加制度化、正规化。

“阳光法案”踯躅不前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官员财产公开的“阳光法案”,是反腐最大的利器。在国内,从“表哥”杨达才、到“房叔”“房姐”,网民都是从个人财产入手,找到了他们贪腐的线索。但也因官员财产不公开和不透明,让这些监督更像“撞大运”,并且容易造成“误伤”。

公众对于官员财产公开的呼声日高,但有关制度安排一直踯躅不前。一些地方自发进行的财产公开试验,也因为人事变动或利益掣肘而人走政息。据媒体公开报道,参加中纪委问计的专家学者,有多位都向王岐山提到了官员财产公开问题。但官方对此的回应,是“正在研究和论证”或“需要稳步推进”。

参加座谈的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何增科指出,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是防范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应制定相关法律明确相关制度,避免流于形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赢得党员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则表示,尽快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应是反腐败的突破口之一,申报财产并公示公开,应作为提拔领导干部的前提。

官员财产公开推进艰难,但在中国现有官员管理制度中,它有一个“替代品”,即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按规定,达到副处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就自己的财产、投资以及家庭、配偶的情况填写一张报告表,并存入个人档案。但这种报告,往往流于形式。表可能填了,但报告的情况是否属实无从知晓,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拿出来进行核对。

最新的进展是,年初举行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将对领导干部报告事项“开展抽查核实”,这被认为是避免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流于形式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为下一步财产公开做制度准备。

不过,个人事项报告,还是一种内部监督和制约,而真正的财产公开,要义在于引入公众监督。从报告到公开,还要跨过很关键的一步。

作为“反腐利器”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其制度设计应包含完整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申报、公示、监督和问责。申报和公开只是手段,能够监督和问责才是目的。中国目前刚进行到了第一步,“利器”还远未能发生作用。

官员因为掌握公共权力,必须让渡一部分私权,领导干部的收入、财产、家庭等情况,有义务向社会公布,这是基本的政治伦理。执政者要体现反腐诚意,早晚必须走出这一步。

明确这一点,然后才是制度推行的技术问题,比如个人财产、房产等信息要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公布相关信息后可以查询、核对等。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些都不是什么难题,关键还要看执政者的决心和勇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