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赶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著名的“南巡”讲话里说的话。邓小平对新加坡的高度评价,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普遍观点:新加坡是一个管理比较成功的东方国家,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很多启迪与借鉴意义。
新加坡1959年6月3日从英国的统治下获得自治,1965年8月9日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宣布成为独立国家。从自治和独立开始,一直到1990年,新加坡的总理一直是李光耀。这之后,李光耀虽然离开了总理职位,但仍然担任内阁资政,对新加坡的内政外交具有重要影响力。可以说,李光耀一手塑造了现代新加坡。
我曾经多次访问新加坡,但我收藏的李光耀签名书却得力于我国前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詹懋海。
1996年4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访问新加坡,行程之一是拜会李光耀。行程确定后,詹懋海就问新方陪同人员,有没有可能请李光耀签名。这位陪同人员报告了李光耀的秘书,得到肯定的答复。
于是,在李光耀与张万年会见后,詹懋海走上前去,对李光耀说:“熊光楷将军是我们总参谋部的一位领导,解放军的对外交往工作主要由他负责,他爱好收藏各国政治家的签名书,能不能请您为他签名。”
李光耀认真听了詹懋海的话,客气地把书留了下来。
第二天,新方的联络官把签好名的李光耀著作送到詹懋海手中。
这本书是我国的现代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李光耀40年政论选》,由新加坡《联合早报》编辑供稿。据介绍,这本书是我国首次系统出版李光耀政治方面的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李光耀见解独到的治国思想和治国理念,反映了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翻开这本书,仿佛开始了一场与李光耀面对面的对话。这本书的前面有长达百页的李光耀图片集,从襁褓中的李光耀,一直到健步轻跑的老年李光耀,浏览这些图片,拉近了我们和李光耀的距离。同时,收集在这本书中的文章,大都是李光耀在各种场合中的演讲,无论语气还是意境,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中国人的精神息息相通的观点和见解。
李光耀非常珍视东方传统的价值观。他强调要延续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使青年免受欧美不良思潮的影响。他说,“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加以避免的,就是绝不能让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因为这样的家庭可以“把社会价值观念用潜移默化,而不是正式讲授的方式,传给下一代”;“如果我国社会要在不失去它的文化冲劲、同情心和智慧的情形底下自力更生,我们就必须保存这种珍贵的家庭结构”。
反观今天的中国,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三代同堂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了。令人欣慰的是,我自己的家庭现在还是老中幼三代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我的女儿、女婿,外孙、外孙女,都和我们老两口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上班时互相道别,每天傍晚下班后互相迎候,每到吃饭的时候,饭桌周围总是坐得满满的,大人谈心,儿童嬉戏,其乐融融。我们全家感到,这样的家庭氛围,既有利于长辈心情开朗、健康长寿,又有利于子女专心事业、尽心持家,更有利于晚辈幸福快乐地健康成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