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报告继续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部分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自1945年中共七大以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已经过去了67年,漫长的岁月并没有洗磨掉它的色彩,相反,经过历史激流的重重砥砺,毛泽东思想依然充满着令人激情澎湃的魅力。
毛泽东:历史的选择
1964年11月的一天,毛泽东午休起床后,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贵州省专门来了人,想请他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毛泽东当即欣然同意,让工作人员马上取来纸笔,写下“遵义会议会址”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经28年才取得胜利,其间留下了无数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旧址,但终毛泽东一生,这是他为中国革命旧址留下的唯一一幅题字。
遵义会议在他心中的地位与分量可见一斑。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对党的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会议。它最大的意义在哪里?就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的标志。
1921年,中国共产党年轻的创立者们在各种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旗帜,但怎样来运用这面旗帜引导中国革命的走向,这个问题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一回事,把它很好的在中国的实际中加以运用又是另一回事,二者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中共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其严重后果是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而长征初期的一系列失误使红军继续受到损失,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骤减到3万人。中共在其他绝大多数革命根据地和广大白区的工作,也同样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而陷于失败。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倚仗共产国际的组织支持,取得了党内的领导权,但他们实际上既不懂马列主义,又不了解中国实际,而只会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王明的成名作《为中共更加布尔赛维克化而斗争》就是各种文件的大拼盘。其中对富农问题、职工问题及改组派等问题的意见,是直接抄袭1929年共产国际关于这些问题的文件;对当时中国形势的估计和党的主要任务的意见,则主要抄自1930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对中国问题的决议及11月关于“立三路线”致中央的信。他的方法,不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而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事实证明,这些没有中国实际作依托的理论诠释,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早年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已经显示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的深厚功力。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教训。此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一系列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失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上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红色政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他在这一时期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对“井冈山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和升华。可以说,从这里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全新的革命道路。
以遵义会议为标志,毛泽东实际上开始成为全党的领导核心。此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理论著作,总结和系统阐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全面而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对指导中国革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收获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超越“本本”的理论勇气
历史的进程并非从“思想”开始,如果没有超越“本本”的理论勇气,没有结合国情的主动探索、没有解放思想的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果不想冒风险,想偷懒省事,直接把苏联的做法搬过来就是了,它们搞了几十年,成就也很大。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在没有任何建设经验,严重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外部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依然积极探索怎样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新中国几乎是从一开始就走着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土地改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对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政策、对民主党派的政策等等,与苏联完全不同。
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正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重要结晶。
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这篇讲话既吸收了苏联的教训,又分析了中国的特点,也初步总结了建国7年来的经验。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把它们概括为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重点的,重点是前5个关系,就是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新的指导方针。比如,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更强调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更强调发展沿海工业;强调要巩固国防首先要加强经济建设;强调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强调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强调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但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强调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这些思想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这篇讲话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即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别国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共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很短时间里,就领导中国人民把一个原来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把一个原来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把一个原来人民备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时说过:“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实践。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思想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曾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灯塔一般的作用,同时又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正是毛泽东开创的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打开了历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关键节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古烁今的骄人成就。这也是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最大的魅力所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