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tebiebaodao 2013-12-31 18:59:31 李义平/文 总第227期 放大 缩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

市场经济的全部魅力:市场配置资源

迄今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促成人类福祉的康庄大道。全世界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也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经济的魅力已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明。

市场经济的魅力来自于市场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所以具有如此的魅力,原因在于:

第一,市场经济符合人类本性。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深刻指出:“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人们的这种行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即公共利益。用马克思的话讲,即只有在商品的使用价值符合社会的需要的时候,商品生产者才能实现盈利的目的。

第二,市场配置资源不是消极地分配资源,而是这种分配能够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资源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甚至会把资源自身想象不到的潜力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同时能源源不断地把新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开发消费者的新的需要。

第三,能最大限度地创造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奥地利学派认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家,每一个行为都在创造着信息。例如,企业家B从企业家A手里购买了某种材料,这就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息,某种材料是有用的。斯密也曾经指出:“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其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的比政治家和立法家好得多。”非常推崇市场经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也认为,专家和领导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并不等于人们处理问题的全部知识和信息,每个人都掌握着与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可以利用的信息,因而依据这种信息决定的决策只能由个人做出,或者必须有他的积极参与才能做出相应的决策。

第四,市场经济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这是因为作为分散的个体,谁也不能左右市场,只能按照市场价格的导向行动,这就在冥冥中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

市场配置资源的最佳效果是平均利润的形成,即各种资源都恰到好处的配置到了自己最能发挥作用的产业和用途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健全的制度载体。市场经济体制制度载体的要件一是健全的微观主体,要求产权必须明确,能以自己的财产权承担成功或失败的责任。二是政府职能必须是服务性和监督性的,是严格限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能直接扮演市场主体,不能错位,更不能篡位。三是没有地方保护,没有行政垄断,体系健全的统一市场体系;四是能够充分竞争,自由流动,自由进入。五是对所有公民,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的。

显然,距离上述制度安排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社会在进行两个转型,一个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一个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比没有经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的转型要难得多,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强大的行政体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以及盘根错节的组织和利益群体。这就决定了中国改革的难度。在历史上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中国,实现“两个转型”,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市场配置资源:通过价格机制进行

在市场经济下,一切信息都通过价格来反映,一切利益关系也通过价格来表示和调整。当某种资源稀缺了,其市场价格就会上去。价格上去了,使用者要么节约该资源,要么寻找其它的替代品,要么把更新的替代品创造出来。某种资源在哪种领域,哪种产业效用大、回报高,该种资源就自动流向那个行业,这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这种均衡不断被打破,并不断地再平衡,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通过市场价格来配置资源,产业和企业必须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吸引各种资源的能力。各种资源在选择自己流向的时候,会自觉遵守比较优势规律,从而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也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活力。

政府通常喜欢干预价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干预价格会使价格反映的信息失真,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例如,在面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救市措施,其中包括家电补贴、汽车补贴,都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使本来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又如,资本的价格,特别是银行存款的利率长期被人为地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使得可以用人民群众的存款去支持那些效益并不见佳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没有充分地计算资源和环境的真实价格。最后,一些地方政府的个别领导,通常给一些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的项目特别优惠的政策。凡此种种,都是对价格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扭曲,是对价格机制的破坏,是对市场经济的无知。

当然,反映真实经济信息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市场上的真实价格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就是此前所论述过的市场经济的制度载体,其中关键的是健全的微观主体和不受干预的健全的、可以自由进出的统一的市场体系。

行政体制和政府职能必须改革

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建设的。从计划经济体制承接的行政体制和政府职能的特定是行政力量极其强大,强大的行政体制伴随着臃肿的行政机构,不仅事无巨细都要管,包括各种审批,对微观层面的干预,以及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下意识的骚扰,所有这些都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

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绝不是谁大谁小、谁强谁好、谁进谁退的问题,是要使各自都在自己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体制的效率最大。

经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的论述,先行发展的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科学的对政府与市场功能的划分是有其科学性的。亚当•斯密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能一是公共安全。斯密说:“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二是法律秩序。斯密说:“君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三是其它公共产品的提供。斯密说:“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类机关和工程,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质来说,设由个人或少数人办理,那所得的利润绝不能尝其所费。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出来创办或维持。”斯密这里所讲的,实际上是现代经济学所讲的公共产品,除了上述的国家安全,法律秩序外,还包括主要为便利社会商业,促使人民教育的公共设施和工程。在这些领域,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在具有比较优势领域才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十分英明的。在一定意义上,政府职能能否发生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一致的变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键。换句话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重中之重在于转换政府职能,这涉及到行政体制改革,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臂重新还给市场,涉及到权利的调整,利益的调整,需要有壮志断腕的勇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