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自由谈

tupianzhongguo 2013-12-31 19:03:31 总第227期 放大 缩小

 

京华时报:典型问题理应“点名批评”

不再是模棱两可的“某某”,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数据,而是职务、姓名、事由一应俱全。近日,中央纪委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点名批评的方式,产生了“强震效应”。

因为长期形成的积弊,官员被批评、尤其是公开批评之时,往往是不点名批评甚至“大而化之”的批评,表面上是“照顾面子”,实际效果却是“好好先生”们把批评虚化了,对公众而言更是雾里看花,谈不上知情,更难言参与、表达和监督。而作风建设,目的是要通过整肃官员的行为,重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破除潜规则的点名批评,直接明了、认真求实,既能震慑官员,也能赢得公众信任,可谓一举多得。

联合早报:张成泽事件影响中朝关系

张成泽事件使中朝沟通障碍增多。因为现在金正恩的权力覆盖所有领域,包括对外交往,包括对华政策。而金正恩身边的人,即使还有张成泽那样比较开明的,或愿意跟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或希望通过经济开发区不断探索朝鲜改革开放道路的,也不敢对金正恩提出任何相关政策建议。只能听任金正恩所为,完全僵化地落实金正恩的思路,绝对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朝鲜未来的对华政策完全要看金正恩本人有什么样的想法。

金正恩面临着选择,发展核武还是发展经济。金正恩政权在未来的抉择对今后中朝关系的发展非常关键。如果金正恩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想法,或比较现实的想法,将来对华政策的制定可能就非常迟缓,或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朝关系或比较僵化。

中国青年报:政企分开才是国企改革核心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出台,有关国资国企改革的话题也再次热了起来。其中,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推进这一改革,更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关政资政企分开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国企改革全面启动以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国企所扮演的仍然是“双面人”角色,正面靠着市场,背面靠着政府,政府看起来不管企业,实质一直牵着企业的鼻子。企业一面希望挣脱政府的绳索,一面又在千方百计享受政府的各种资源。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如果过度在乎模式的选择,而不突出政资政企分开和依法管理,再好的模式也会出现“南橘北枳”。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实现政资政企分开和依法管理方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政府放权,回归到公共领域,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和企业的经营权归还给市场和企业。

大公网:中国精细化反腐初得成效

出于对中国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清醒认识,中共中央在一年来的反腐防腐中才会不断推出精细化措施和一系列“组合拳”,抓住腐败行为多发易发的节庆假日这些时间节点,从生活细节、工作环节入手,预防、提醒、警示与督办、严查、惩处相结合,狠狠抓住扭住不放公款消费这个“牛鼻子”,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不少反腐的新成果,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做法和新的经验。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精细化反腐,既有对腐败行为腐朽作风的痛恨,也包含了对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含企事业单位)各类公职人员的关心与爱护。因为,如果能够大大减少压缩甚至杜绝公款消费,就等于大面积铲除了滋生贪腐行径的土壤。也就从根本上堵住了官员滑向毁灭的渠道。即便不是断其根脉,至少也是一次刮骨疗伤。正是这种爱与恨的交叉,才使今年的反腐行动不但打了不少“老虎”和“苍蝇”,而且还得到了包括不少公职人员在内的中国内地公众的赞许与好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中国外交风格转型需谨慎

今年以来,中国外交风格正在转变,西方都在惊呼中国在维护本国核心利益时直截了当的强硬。新的外交风格意味着新领导人更加自信,并想通过展示力量得到公正的对待以及对本国核心利益的尊重。但这并不等于一种扩张性政策,而是由被动到主动,从防御到进取的转变。现在的挑战是,中国的官员们也需要适应,他们或许只是简单模仿最高领导人的风格而不是精神,将“奋发有为”理解为强硬,甚至缺乏外交礼仪的粗暴反应。

对友好的或不友好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克制的反应,而不能简化为“脸色外交”或者“吵架外交”,这些是轻浮的表现,尽管可能暂时让对方屈服,但无法得到中国想要的尊重,更会阻碍中国的战略崛起。中国人应该学会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硬实力”只是基础,“软实力”才能赢得尊敬。中国正处于崛起阶段,在这个时候外交风格的转变尤需小心谨慎,不能过于激进而引起国际社会的不安,尤其是由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总是试图妖魔化中国的行动与意图。

南方都市报:遏制领导的特权和奢侈腐败

利用权力之便直接享受和消费人民财产和公共资源的行为,与贪污公款或收受贿赂后再用于奢侈享受或花在其他方面,性质上并无二致,都一样是利用权力和职务之便的谋私行为,满足的都是私欲和个人需求。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以刑法和其他强硬措施惩治前种腐败行为,而对这种为了私欲直接消费公共财物的腐败行为网开一面,甚至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警觉。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种在纵容腐化的局面下反腐的怪诞格局。在这种腐化温床和风气弥漫的情况下,也就难怪虽然不断地反腐并长期进行清正廉洁教育,但腐败现象却越来越触目惊心。

要有效反腐就必须坚决惩治各种腐化形式,不允许掌权者以任何形式进行腐化。也只有坚决惩治一切腐化,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之举,彻底消除权力和私欲间的所有联系,才会有效抑制掌权者的贪腐之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