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郊区有一个非常奇异的小镇,镇上的主街好似出自儿童的蜡笔画,如同一块缤纷的调色板充斥着粉色、蓝色和橙色。镇上的“居民”也同样吓人,它们并非真实的人,而是雕像。这个仿照阿尔卑斯风格的小镇——“春天的传说”,位于怀柔,北京35英里之外,是一片绿化地带。这个小镇建成5年来一直没有居民入住。
小镇于2007年开始建设,那时北京快速发展,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应地,城里的居民对居住在一个安静环境更加向往,许多人想要回到乡下去,“春天的传说”这样的小镇就应运而生了。小镇成为空城的原因只有一个:平时没有人住在这里,镇上80%的居民在北京也有公寓,整个小镇的入住率也只有60%~70%。
为什么中国人选择让房子空着而不租出去?一位经济分析师表示,这是为了避免房屋折旧。因为中国出售的房屋是毛坯房,如果要能够住人,屋主的装修费占购房成本的20%,装修费用之高使租金显得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即使像“春天的传说”这样漂亮的小镇,房价仅为北京的1/3,镇上仍然没有人住。《中国当代的模仿建筑》一书的作者Bianca Bosker说,当业主们有一天卖了房子变得更有钱时,他们会买更多的房子。然而,太多人有同样快速致富的计划,中国也有太多空置的小区,把赌注押在在房地产上是有风险的。
“空城”和“鬼城”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这些项目多半都是政府设计并投资建设的。因为中央政府收取税收后再分配到各级政府,土地就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大型地产项目成为其赚钱的工具,这就产生了泡沫。城市和房地产的繁荣根源于市民的财富积累,但只发展房地产本身并不创造工作岗位,并不能吸引劳动者和他们的家庭,土地实现了城市化而人却没有,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鬼城”。
一种更为悲观的看法是,空置城市的出现是中国产能过剩的初步证据。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鬼城,就是最著名的例子。有的经济学家否认了这一观点。上海交大的经济学教授潘英丽教授认为,“鬼城”的问题可能被夸大了,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各地的政府有各自的管理形式且工作能力有较大差异。地方政府举债耗巨资兴建城镇,这些新城却没能够创造产业或人口来产生价值以偿付开支。坏账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延长期限,事实上也就是借更多的钱来还以前的旧账。
有学者将仿造建筑归因于缺乏商业驱动力,规划者仅仅从杂志上窃取创意。“春天的传说”开发者刘先生可能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说这个小镇独特风格的设计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非简单的模仿。他们原本想建一个中国古代村落的形式,但那需要沿河而建,要占用很多土地,这边风水不合适。最后,他们利用风景和多山的位置将建筑融入自然属性。设计者希望人们在这里享受休闲的生活方式。
在“春天的传说”街上有大量的长椅,这在中国别的城市是很少见的。刘先生说他们希望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多出去走走。在中国,人们普遍喜欢呆在家里而在欧洲却不是这样。然而,镇上消费的地方却非常少,几乎所有的商店和酒吧都是假的。玩具店的橱窗贴着糖果的照片,但透过破碎的窗格,可以看到散落的混凝土块和瓦砾、一辆自行车和工人剩下的午餐。刘先生说,商业的繁荣需要一段时间,他们还没有向外出售商铺。因为他们害怕出售后失去控制,以至于低端商品充斥这个小区。刘先生的担心可能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个地方唯一真实的店就是中国最典型的低端商店——一个卖鸭脖的铺子。这可能不符合刘先生对于品牌的要求。
事实上,随着中国自信的增长,这个国家可能会开始厌恶外国风格。一些新的开发项目已经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作为主题。当中国不再照搬我们的建筑时,我们可能得当心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