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攻坚,苏州深度挺进“现代化”

zhuantibaodao 2014-03-10 20:20:30 本刊记者 贺 琼/文 总第234期 放大 缩小

产业变局,新人才新技术构造现代化强大“基核”

在风光秀美的金鸡湖畔,一幢幢高档写字楼随处可见。“金融大鳄”的身影,苏州版“陆家嘴”初露峥嵘。统计显示,目前苏州已集聚610家金融机构,去年预计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60亿元,占GDP比重达7.2%,占服务业比重16%。这表明苏州已向着与上海互补的区域金融中心迈进了一大步。
金融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颠覆了外界对苏州作为“世界工厂”的旧有印象,彰显了苏州转型发展的智慧。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苏州的转型更具挑战性。它既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挑大梁”,也要为未来的发展积蓄新能量。长期关注苏州发展的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江南研究院院长徐伟荣认为,自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苏州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发展理念,依托国际化人才和国际一流前瞻技术,把“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苏州服务”推进了一大步。
苏州的领导层认为,打通转型升级之路,必须从以前的“产业开发区”转变为“人才开发区”,必须像当年搞招商引资一样想尽办法狠抓“招才引智”,关键是拼抢“领军人物”。目前,苏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累计达140名,其中创业类95人,为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大学少、科研院所少本是苏州的“先天不足”,但苏州通过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破解了这个难题。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上,云集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研究院,为苏州转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新人才带来了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通过纷至沓来的高端人才,苏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抢占了一批“制高点”。2013年,苏州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2%。
当前的苏州,已悄然形成了从外资独大到民营经济腾飞、从IT产业独占鳌头到新兴产业合力“扛鼎”的全新格局,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3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这来之不易的1%,验证了苏州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奠定了江苏省经济发展大局。
  
民生跨越,给现代化一个结实漂亮的“里子”

去年底,苏州郑重宣布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基本完成,2.3万户居民由此“甩掉马桶走向现代化”。整个工程历时3年、总投资23亿元,“扔掉一只马桶”平均花费十多万元。
小小马桶,成为苏州民生工程重“里子”而不追求“面子”的生动呈现。这几年,苏州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件件赢得满堂彩。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工程、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相继开工,构成了苏州最激动人心的“三大民心工程”;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到老住宅小区、背街小巷脱胎换骨式整治;整治110条城区河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资之巨,国内罕见……如此密集的民生工程总投入上千亿元,让苏州人的幸福指数进入快速提升期。
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一根“桩基”,苏州这几年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彻底打破城乡二元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自几年前被国家列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来,苏州相继推出“三集中”、“三置换”、“三大合作”、“三大并轨”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显露现实模样。
城乡一体化,“三农”大变样。苏州通过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发展“三大股份合作”,农村集体资产超过1350亿元,有力支撑了农民的长效增收。2012年,苏州全市实现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三大并轨”,比原定目标提早整整一年。目前,苏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地区之一。

“刚性生态”,为现代化留住勾起乡愁的碧水蓝天

不久前,《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经过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于今年出台成为全国首部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为苏州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充分展现出苏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没有良好的宜居环境,苏州就不能称为‘人间天堂’。”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认为,苏州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值得推广,即用百姓视点衡量发展思路,用刚性制度保护江南“鱼米之乡”,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生态建设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苏州的办法是“以硬对硬”。去年初,苏州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实施“四个百万亩”工程,从法律法规上对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建设予以永久性保护,造福子孙后代。去年4月,苏州推出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十大生态工程”,涉及资源保护、水质提升、大气清洁、湿地建设、山体修复、垃圾无害化等各个方面,目的就是要让苏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这几年,苏州实现了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到“全国生态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市”的精彩“三级跳”。与此同时,作为苏州实践生态发展大背景下最精彩的一笔,太湖苏州湾工程大幕徐徐拉开,苏州要以自己从传统城市向低碳、绿色、智慧城市全面提升的真切实践,给母亲湖一个响亮的回答,给正在扑面而来的现代化留住一片能“勾起乡愁”的碧水蓝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