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liaowangzhisheng 2014-03-22 20:07:19 总第235期 放大 缩小

 

  再一次,所有的目光转向了新兴国家市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兴国家市场一直是全球增长的重要来源,而2014年年初,他们正深陷困境,反弹的主流看法,已经让位于对新兴国家市场脆弱性的担忧。

  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目前正逐渐进行退出,这是触发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过于依赖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已经发现保持经济增长更加不易。但是,不看好中国形势的声音同样很多,对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担忧加剧。

  在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影响扩散是一种常态,然而在结束期,则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波及。和其他债台高筑的新兴经济体不同,中国经济处于经常账户盈余的状态。因此,美国的量化宽松退出所造成的资金外流并不会给中国造成风险。而且,中国所持有的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能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缓冲垫。

  是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在放缓,但经济放缓这一事情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来说,中国经济放缓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一个政府乐见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来说,中国既不渴望也不容易再回到10%那样的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对于中国GDP下限的肤浅设定仍然存在——经济增长减速25%,到7-8%,被视为是某种最低的底线。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是在假定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只是一个前奏,将来还有更让人失望的情况。这种假设反应了对中国危机的担忧,从社会不稳定到糟糕的环境,房地产泡沫以及影子银行。

  但是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脱离控制,这些问题并不是造成目前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相反,较低的增长率是中国经济期待已久的经济再平衡的自然结果。

  换句话说,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情况,主要是经济转型造成的。中国正从依靠出口和投资增长模式,转变为虽然增速放缓,但更稳定的国内消费和发展服务业模式。2013年,中国服务业部门成为经济体中最大板块,超越了制造业和建筑业板块的总和。

  真正的问题是世界,尤其是美国,没有准备好迎接中国经济放缓。

  中美经济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奇迹,如果没有美国的消费者恐怕也很难实现。而中国依赖于和美元挂钩从而稳定货币,保持货币不升值,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美国依赖于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来让“捉襟见肘”的美国消费者们继续保持购买力。美国还依赖中国巨大的储蓄盈余来替自己融资,弥补储蓄不足;利用中国对于美国国债的巨大需求来支撑巨大的财政赤字,并且补贴国内的低利率。

  可是,到最后,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不过是权宜之计,而非彼此互有好感。中美间的摩擦有了很多问题,比如贸易、人民币汇率、区域安全、知识产权以及网络攻击等等。而且,中国正决定抛开美国,走自己的路。

  中国经济再平衡,可以让中国吸收其储蓄盈余,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并且提高中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结果就是中国不再将资本借到美国。

  对于经济增长迫切的美国经济来说,中国这个伙伴的转变可能是一个岔路口。一条路非常危险:如果美国依旧停留在目前铺张浪费的模式,一旦没有了中国的商品和资本,美国将会出现高通胀、高利率和美元疲软。另一条路则蕴藏机会:美国可以采取新的增长策略,从过度消费的模式转向基于储蓄和投资的模式。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从出口品上获益,尤其是对经济再平衡的中国进行出口。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三大且增长最快的出口国。

  相比起其他新兴国家,中国正在走不同的路。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经历了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并成为该区域最有活力的经济体。这一次我认为同样如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