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考察背景和比照对象,2009-2013年5年间的5份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对比序列。
因为2009年的前一年2008年,是一个明显的时间节点。首先2008年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为关键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扩散到世界,当年年底中国政府开始推出4万亿刺激政策。早在危机爆发后不久,就有经济学家指出,按照历史经验,此次危机世界经济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自此之后,市场化各国的经济发展轨迹受到显著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政府工作报告主体一般分为两部分,即总结上年成绩和部署当年工作。其中,工作部署部分是体现政府政策意图的重要板块。
从时间维度看,5份政府工作报告清楚地显示出,中国政府受外部危机冲击后,从2008年的偏重危机应对,推出刺激政策;到2011年的着力应对刺激政策后遗症,即通货膨胀的压力;再到2013年物价压力过去后,又转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首要的完整故事发展脉络。这是一种比较符合常识和直觉的政策思路,当然,对此也有不少争议。
从内容结构看,5份政府工作报告也较为清楚地显示出,中国政府政策稳定的板块,和变动的板块。这也是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从报告体例和份量看,5份报告,前4份是都是回顾去年、部署今年,而2013年的工作报告,因为是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做的,因此回顾的是过去5年,与2009(二次会议)、2010(三次会议)、2011(四次会议)、2012(五次)不同;同时,因为是温家宝任期的最后一年,特殊时点使得整个报告的内容、格局与包括同是一次会议的2008年工作报告也很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回顾内容少量增加,部署内容大幅减少,同时结构简化。全文内容只有1.5万字,相比2009年~2012年基本近2万字的内容减少1/4,更是相差2008年近2/5;主体结构也只有四大块,是结构最简的一年。
不变的关键词
从大的内容结构看,5份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出现的内容是:
预期目标
最受关注是经济增长目标,在2011年以及之前,都定位在8%,但是随着2012年经济形势下行,当年和2013年都定在了7.5%,同时这两年的实际增速也仅略微超过预期目标。另一个较受关注的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历年都定位在3%-4%之间,多是4%。
宏观调控
自2009年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之后4年的财政政策定位都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定位措辞则略有变化,2009、2010年分别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2011年开始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连用三年。但是很明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措词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实际很好对应。
内需
(一)消费的定位一直是稳定、明确的,即“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
(二)投资的定位则是在保持增速和优化结构间摇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显现时,强调“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而到了刺激政策已经开始不断释放的2010、2011年,政策定位开始变为“优化投资结构”,而不再提及投资增速。但是到了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发酵,2011年的经济增速从上一年的11.2%下降到9.2%,这时投资的增速又被提及。因此2012年的报告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后紧跟一句“保持投资稳定增长”。2013年的报告比较特殊,强调的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三)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0年的房市政策定调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在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2011年以后措辞改成了“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过前面的状语在不断变化,从“坚定不移”、“继续”,到2013年的“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农业和农村发展
三农问题虽然每年都提,但是由于三农问题庞杂,历年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过论及较多的有三方面内容:一个是农业发展或是粮食生产,以及常常一并论及的农民增收问题,唯一例外的是2013年没有提到农民增收;第二个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年年都提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个是农村改革,除了2009年、2013年,连续3年都提到,主要内容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完善,以及农业合作组织等的发展。
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
(一)科技政策十分稳定,不过在2013年有变化。2009-2012年措辞都几乎不变,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2013年,随着对经济方式转变和改革的强调,政策定调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二)节能环保政策在2013年之前也较为稳定和明确,目标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且2009、2010年语气较为坚决。不过2013年有变化,节能减排不再那么突出,被置于生态和环境保护之后,重点改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政策较为稳定,且没有大的变化。5年来都定调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即使2013年也是“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现出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稳定性。
改革与开放
其中改革主要包括5大项,即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改革以及一并提及的国企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主要涉及两大块,即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
社会保障和民生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两者一直是强调重点,并且政策定位明确。就业问题的措辞甚至都是5年一个样,即“千方百计扩大(促进)就业”,足见中国政府的重视;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措辞也基本不变,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
(二)教育和医药卫生。这两者的政策定位同样十分明确。历年的教育事业工作措辞都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3年略微改动为“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医药卫生领域主要工作是改革,措辞基本都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13年略改动为“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三)人口计生。人口计生政策虽然5年都提及,但是存在一个转变点。2009至2012年,计生政策都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但到了2013年,措辞改为“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并首次提出了要“适应中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说明“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政策目标已经改变。
(四)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政策基本稳定,并且基本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定位,只有最早的2009年还提到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变动的关键词
5份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变动的关键词,重点值得关注的有这样几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
这两项内容都是自2010年开始才每年出现的,但是出现之后都很稳定。一个定调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个定调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人才政策
在2010、2011、2012三年,报告专门论述了人才政策,但是在另外两年则没有细化论述。
政府自身改革
这一内容在5年的报告中都有论述,其中2009和2010年各自有专门一节进行论述。主要内容有,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转变作风以及反腐倡廉等问题,其中2011年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单独列出论述。
文化
自2010年以来,除了2013年,都有单独一小节论及,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等。而2013年虽然由于报告结构的简化,但是仍对文化建设有专门论述,该年另外还提出了各种道德建设任务。从中可以看出温家宝政府对文化、道德事项的重视。
当然,历年报告中还有一些非经常的任务,如偶有提及的双边合作和区域合作,汶川震后重建等。另一些内容虽然当时较为重要,但是基本属于一时的应对性政策,如2011年和2012年对通货膨胀的突出重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