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谁就会控制全球。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是自去年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学习海洋强国战略后,首次把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全面实施海洋战略
尽管中国现在GDP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仅靠经济来影响世界的中国,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国家军事战略,就远不能成为世界大国。现在的中国只安心于周边的安全环境和自身的领土完整,暂时没有考虑借助发展军事优势,并辅以经济手段来影响世界。与此同时,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就更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同时尽力缩短与世界军事大国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之中,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上许多沿海国家纷纷制定或调整海洋战略,加强对海洋的控制、占有和利用。中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方面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环顾全球,世界上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战略来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决不能在海边徘徊,更不能望洋兴叹。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并全面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要建设海洋强国,没有航母是不可想象的。自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海权论”之后,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崛起的国家都把掌控海洋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之一。世界现代战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这也是美、英、法等国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发展航母的原因之一。发展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机动打击能力是预防战争升级的有效手段。在中国综合实力大增的条件下,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建立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海军,保卫中国的海洋权益不受侵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成为一支无敌的海军。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海洋经济现在已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在中国的周边,可以看到新加坡、香港、迪拜这样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许从地域面积来说,有人会称之为“弹丸之地”,但是他们依靠拓展海洋经济,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中国经济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济形势、安全形势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家海洋局近年来已经深入开展了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积极进行海洋经济管理服务工作。“十二五”规划建议更加明确地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广阔的“蓝色国土”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下一步,中国将不断深化、细化海洋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做好海洋经济宏观管理与服务,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做好前期政策研究。
海洋经济建设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给沿海地区带来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它将以强大的吸附力和辐射力成为内陆、边缘区域的经济发展助推引擎。一方面,对海洋具有较强依赖性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地带将继续发挥其经济优势,同时,拥有真正意义上“宝贵”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的海洋,可以有效补充日渐匮乏的陆地资源,突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实施,无疑把海洋经济的发展从本土引向国际,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现实机遇和可观的远景期望。而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的海上国际贸易经济带的建设,必将带动整体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是彰显中国大国地位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承担各项国际义务的要求。
海洋,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资源所在、空间所在。在海洋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一系列新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海洋经济怎样打破资源性的局限,向更广阔的产业拓展?海洋开发所拉动的相关行业,如何在海洋作业的高成本压力下,成功获利,并培养出自主性尖端科技?海洋热的到来,会不会给已经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在保护海洋渔权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维护海上交通线、发展海上运油线和海上贸易线,实现中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背后,这些质疑无疑也是我们在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海洋权益:发展保护与维护并重
建设海洋强国重点是海权,海权中更重要的是人民对于海洋的认识,包括海洋开发、海洋环境、海洋利益,甚至是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有良好的海洋环境来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更需要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海洋经济建设又能有效拓宽中国的战略空间,确保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三者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治理好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危机管控以及海洋国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海洋经济建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平衡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海洋环境的总体质量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海洋在稳定全球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海洋环境是“易碎品”,一旦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修复期。当前,中国的陆域环境经常以雾霾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警醒国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海洋环境正面临着陆域污染的影响。一国海洋环保能力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该国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强弱。因此,增强人们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行动保护海洋环境,制止海洋污染的行为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面对中国海疆波澜不惊的整体局势,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交通权益、安全权益以及科研权益成为了发展海洋事业的重中之重,海洋权益的维护正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局面。各国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和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围绕海洋资源掌控力的斗争日益激烈。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要有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和先进的海洋开发技术。除加强海防建设外,中国还面临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立法滞后、海洋执法能力受限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需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行动。针对周边海洋争端持续频发的现象,共同开发等经济手段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都将成为化解纠纷、维护海权的重要选项。针对个别争端国在中国管辖海域内毒鱼炸鱼、盗采珊瑚及海洋溢油等侵权行为,保护海洋环境也就成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海洋蓝色国土意识
中国民众的海洋意识不强,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多年来,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邻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海民”、“海洋日”、“蓝海节”等一系列新概念被相继提出。相比之下,中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在一次针对中国某沿海大城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对中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竟全然不知。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全民的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势在必行。在中国的版图上,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它是一片神奇国土,正在等待着更多的神奇在这片国土上诞生。让我们大家一起期待,一起努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