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外交政策开启新纪元

tebiebaodao 2014-04-14 14:01:12 杨丽娅/翻译 总第237期 放大 缩小

 

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上来看,中国都无愧于全球大国的称号,然而,如果不能在像乌克兰事件这样的国际冲突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中国就不能称之为大国。如我们所见,中国仅仅在关乎自己利益的问题上才发出声音。

继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之后,201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实施“奋发有为”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这趟列车的外交政策从一档换入二档,但是在二档速度下的行驶状况还不是很稳定。

在乌克兰问题上,北京的不干涉别国内政政策已经受到了莫斯科的批评。中国公开反对外部势力介入新疆和西藏问题,因此也不会支持俄罗斯破坏乌克兰主权的行为。习近平主席在3月10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了电话,希望两国领导人使用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3月15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提出了三点建议来解决危机,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调停,劝告冲突各方保持克制防止事态扩大,建议国际金融机构稳定乌克兰的经济形势。同日,在关于联合国反对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会议中,中国投了弃权票。作为一个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行使了“话语权”,但是没有参与国际事务做出真正的响应。其他13个安理会成员都对决议投了赞成票,俄罗斯投了反对票。

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态度非常明确,但是国际观点认为中国的反应滞后。中国在这次国际危机上的表现,使有些评论员质疑中国是否能担当国际大国的责任,抑或中国还只是一个区域内的强国而已。

自习近平担任中共总书记以来,着力于深化中国的经济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处理凸显的社会矛盾,打击藏独和疆独势力。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已经直面与日本在中国东海的领土纠纷,在中国南海的维护主权行动也更加坚定而自信。

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新的市场和资源,这也是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出于国内及国际环境安全的考虑,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中国不愿与邻国俄罗斯交恶。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北京在近期和中期实行相对谨慎和圆滑的国家安全政策,同时利用一切时机稳固对外关系。

由此可知,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时坚定主动,有时含糊不清,不愿意与他国产生冲突。中国正在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规则平稳地追求国家利益,但是一旦有可能建立新规则,中国也会十分果断。

1990年代,中国领导层深入研究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2000年代研究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大国的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军费预算增长了12.2%,但中国并没有如美苏一样被军费支出拖累。中国军费只占GDP的2%,相对与美国的 4.4%和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的13-14%仍然很少。

中国一直在投资“非对称战争”,关注电磁脉冲武器、网络和空间战以及小型适当的核威慑能力。中国建立了上合组织这样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双边或多边组织,与冰岛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加强了与津巴布韦、斯里兰卡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由于内外部环境还是相对不稳定的新兴大国,所以需要保护自身利益,但是又在防止对潜在对手爆发正面冲突。

中国更像是一个利益相关者而非领导者,我们不能期望中国表现得像过去和现在的大国一样。在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之前还要解决许多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包括一些像乌克兰事件的地缘政治问题。更何况,中国也有一套自己的外交策略,虽然可能与以前不尽相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