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如今已然成为热门词汇。但“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最近的提法,谋划早已有之。3月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这为一体化从“提法”到“做法”铺就了道路。2月底,习近平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不同,长三角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市场非常活跃。而京津冀地区应该说是政府主导型,民营经济发育不够。
她说,与珠三角不同,在于跨省区活动,特别是存在着两个双核——北京、天津怎么形成合力的问题。在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不同,京津冀的产业结构大体上都是属于重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它和长三角、珠三角加工型又有所不同。
虽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各自发展,联系松散”的问题,但祝尔娟认为:京津冀这个地区现在已经具有了三大机遇:第一是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今后要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大型枢纽机场,到2025年要达到7200万人的客流量,到2040年达到1.2亿人口吞吐量。这对整个华北地区,对京津冀地区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第二个是天津,现在滨海新区正在申请自贸区,借这样一个自贸区,可以打造中国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航运和国际枢纽,确定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枢纽地位。第三个是京津冀三地都在进行空间结构的调整,比如北京实行南城计划,特别是新机场,这样整个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