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既有“微刺激”,何需“7万亿”?

tebiebaodao 2014-05-10 12:27:49 总第240期 放大 缩小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十分严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进入4月份,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表示,“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但部署下一步工作安排时,地方稳增长政策已然启动,广东、海南、天津、江西、贵州等多地发布总额超过7万亿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根据以往经验,上一次国家计划4万亿救市,结果各地各部门的配套救市计划高达20多万亿元。现在已知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重点投资计划已经超过7万亿,那么照此势头,如果全国各地都列出自己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再加上各部门的重点投资计划,总数要有10多万亿元了吧?

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兆头。

今年一季度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国务院已经采取了3项经济推进措施的“微刺激”政策,总金额大概不会超过2万亿元。这个数目相对于中国经济总量来说不是很大,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后遗症也不会很大。

当然,我们注意到本次中央和各地的“微刺激”内容,几乎已不见了房地产,多的是“环境”、“民生”、“城镇化”,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刺激的结果不会是泡沫的积累,投资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改进,也就是加大投资可能产生的后遗症会比上次小很多。

但是,虽然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大家还都承认“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那么何必又急着要以加大投资力度去刺激经济呢?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淘汰过剩产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前提。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严重时淘汰过剩产能,要比在经济上行时或者投资力度加大时淘汰,相对容易得多,尤其是国内那些过剩产能都多少有些政府背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按照当前的经济形势,只需要中央的“微刺激”措施就行了。即使“微刺激”的刺激力度不大,现时的经济状况也不需要更大的刺激去造成更快更猛的发展结果。

另一方面,既然我们承认今天的中国经济要“稳增长”仍然得靠投资,既然中央的“微刺激”3项措施已经出台,那么不让各地和各部门的配套措施随之出台也是不现实的。问题是,怎样能够不重蹈大规模刺激的覆辙?怎样才能尽可能降低投资刺激所产生的副作用?关键在于提高投资效益。

众所周知,民间资本对投资效益的敏感大大高于政府资本。中央的三项“微刺激”措施都直接关系民间资本或者引进民间资本,那么各地和各部门的加大投资力度的配套措施,是否都可以加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规定?如此,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来源:《新京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