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人民币该不该贬值

shehuiguangjiao 2014-05-20 13:39:52 王栋贵/文 总第241期 放大 缩小

 

今天中国的货币闸门确实没有像2008年那样放开,投资项目也并没有应急性一揽子推出。李克强等人的思路当然是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放松管制、解除垄断、调整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来为经济提供长期动力。但是在实体经济领域,稳增长和改革很大程度上并不统一。经济改革最能发挥效力之处是为经济长期发展提供更健康、更有力的动力,而对于短期的稳增长目标,并不能立竿见影起效果。中国稳增长最有效的还是投资。

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也说得很清楚,不出台的只是“强刺激政策”,潜台词就是刺激性政策是要出台的。李克强在海南时多次说,当前各地“发展是第一要务”。如3月26日在辽宁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他也明确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陆续出台相应有力措施”,“继续应对经济波动”。

人民币贬值:客观上符合政府长期改革期望,也符合短期政策目标

2014年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创下汇改以来新高6.09(中间价)后,就开始进入了贬值通道。到4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下跌到了6.16。

从汇改长期目标来讲,人民币汇率小幅震荡波动自然是中国政府十分渴望看到的。2005年以来整整8年的人民币单边升值,以及部分时段的快速升值,已经成了中国政府的心头大患。在2011年3月初,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尚在6.57时,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就已经称,“人民币汇率水平正在接近有史以来的最佳均衡状态”。2011年11月末,中间价到6.36左右时,易纲在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声称,“人民币汇率已经非常接近均衡水平”。如今人民币在向5时代前进时,转而掉头震荡小幅贬值,中国政府自是十分乐见。这不仅仅能够改变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缓解由此带来的外部资金流入、国内资产泡沫,以及外贸竞争力减弱等系列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向美国人辩解,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双向波动的均衡水平,不再存在被低估的问题。

从短期来讲,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一时难以缓解。投资方面,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降到了13年来新低,房地产市场调整已经难以避免,而淘汰过剩产能还在继续推进,推出的投资项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效果;内需方面暂时还看不到振兴的征兆,反腐败打击对需求还是有一定影响;稳定外贸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一方面,当然就不可能被放弃。在4月17日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已经表示商务部已经在研究稳增长的外贸措施了。而其中,汇率可以是一个重要的隐含手段。

人民币震荡型贬值对稳增长作用将较为有限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控制人民币汇率,不敢放开让人民币升值,主要担忧是,放开升值将导致大量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无法生存。在2010年10月的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温家宝称,“中国许多出口企业利润率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如果按一些人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20%~40%,中国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工人将失业,农民工将返乡,社会很难稳定。”“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不过,虽然理论上人民币贬值能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利润,实际中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相对短期的、不确定的贬值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收益。不同的具体贸易安排下,一些企业确实能够因为人民币贬值,立刻获得一些额外收益。而另外不少企业反而可能因为长期处于人民币单边升值区间,难以适应突然的汇率趋势逆转,导致汇率风险管理短板凸显。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未来真的以双向波动的态势出现,同时人为压低的迹象不明显,那么这种贬值对稳出口、稳增长的帮助将极为有限。

若人民币长期继续升值,则贬值只是暂缓了单边升值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或许还会延续稳中略贬的趋势,但是譬如是二季度、年中还是年末停止这一趋势,并不容易确定。但是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导致对中国产品需求的反弹等因素,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不远的将来还具有巨大升值空间。另外,随着人民币资产供给种类的增加,以及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使用范围的推广,长期看也是人民币的升值因素。

如果考虑到人民币长期的升值潜力,那么短期贬值就仍意味着人民币被低估。而人民币低估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讨论很多了,包括:低估导致传递各种错误市场信息,将扭曲实体经济,引发环境破坏、生产方式难以升级等;低估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占款、游资冲击国内市场,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等问题;以及低估造成持续贸易顺差,巨额外汇储备面临投资收益率风险等系列实体和金融问题。从这一角度讲,政府干预汇率市场让人民币贬值并不符合长期汇改目标。理顺人民币价格,形成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仍是全面改革和实现经济升级转型绕不过去的门槛。

考虑到2008年以来连续8年的单边升值汇改方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问题,压力在不断积累。从实际操作来讲,借助宏观经济形势,通过短期的贬值让市场对人民币的未来预期更多元化,使人民币升值过程更稳妥、成本更低,确实能有效缓解汇率改革压力。可以说是,“虽不治本,但是治标”。

人民币贬值:“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

事实上,今年3月份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中国连续第八个月结售汇出现顺差。道理上讲,结汇顺差是外汇市场上美元多、人民币少,应该出现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去年的4月,作为同样是结售汇连续8个月出现顺差的月份,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确实是频创新高。但时过境迁,今年同样的结售汇顺差,汇率却是持续走低。

对于人民币这种相对长期贬值,一般认为有两种力量,一种认为是政府在干预,一种则是认为反映了市场的预期。从前者来讲,央行干预的理由主要应该就是希望引导人民币价格下行,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让扰动经济特别是房地产等板块的热钱、短期套利资金流出去。由于央行是在人民币不断贬值之时,作出了放宽即期汇率浮动区间限制的改革决定,同时据称央行在汇率市场上正实施“相当规模的干预”。这就使得观察家们对于人民币贬值背后的政府力量更加深信。如广为报道的美国财政部的某高级官员称,“如果最近人民币贬值是由于中国当局政策偏离由市场机制决定回来的改革方向而导致,这就要引起高度关注”。

从市场力量来说,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贸增长前景不明,一季度进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美国就业市场形势略好于预期,美元趋于走强等因素。这些也是国内官方的代表性观点。

不过贬值的原因当然不会是政府、市场力量二选一,最有可能的还是政府借着市场的下行趋势,引导人民币价格向下走,同时扩大人民浮动区间,实现对人民币8年持续升值趋势的扭转,分散市场单边赌博压力。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连续8年的单边升值就是明证。当然,如果说升值符合中国经济的长远利益,那么这确实也能理解成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但是长期升值趋势的短期改变,只能对缓解汇改压力有帮助;而汇改的实质性成功实现,仍需要背后整个经济系统的成功改革做支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