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随着《解放军报》、《战友报》、《前进报》等军队媒体对军队将领重要活动的报道,关注军队将领变动的人们发现,在去年底解放军副大军区级高级将领调整后出现的集团军主官空缺,已经全部调整到位,相关军长、政委职位的竞争也“名花有主”。
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参谋长张旭东接替已跨大军区升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潘良时升任该军军长,第40集团军副政委徐贵福接替已跨大军区升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念光升任该军政委;北京军区65集团军军长刘振立接替已跨大军区升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许林平调任38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张海青接替刘振立调任65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参谋长宋鸿晓接替已跨大军区升任沈阳军区参谋长的徐经年调升第20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副军长王春宁接替已跨大军区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韩卫国调升第12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副军长王兵接替已调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的饶开勋调升第14集团军军长。
以甲类王牌集团军的主官任用为焦点,涉及七个集团军军政主官的人事变动,让自去年底逐渐淡出媒体头条的军队将领任免议题再次受到关注。境外有评论认为,解放军空缺的军长、政委职位全员调整到位,标明中国陆军18个集团军军政主官的新阵容正式形成,“60后”成为绝对主力,彰显出解放军高级将领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也有分析认为,此次任用,多属战区内调整,意味着跨区交流降温。
能力实绩口碑突出者受重用
北京独立军事观察家认为,境外媒体的分析虽有道理,但多是只见树木未见森林。虽然这次调整是依照《现役军官法》和高级军官任免集中办理的规定进行的正常调整,履新的集团军主官多是去年年底大军区班子变动时跨大军区交流提升后正军级职位的补缺,是正常的调整,但站在培养使用高级将领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观察,这次任用全面贯彻了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的要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选人,重用治军严格、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干部的思想,具体操作上有新的特点,传递了选人用人上的新动向,值得充分肯定和持续关注。
最典型的是两个甲类王牌军军长的选任。作为中国陆军集团军重点中的重点,第38、39集团军军事主官的任用一直备受全军关注。如38集团军原军长许林平升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后,没有立即宣布继任者,显示军委高层和北京军区主要领导仍在观察和协调。
此次出任“万岁军”军长的刘振立,可谓是条件充足,平职使用非他莫属。刘振立入伍后就在北京军区工作,并有参加对越轮战的非凡经历,他带领连队在前沿坚守一年多,先后击退敌人36次进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后的胜利,战后荣立一等战功,这在现职军长中是很少有的。他军校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处长、旅参谋长、军炮兵指挥部主任、师长、军参谋长,2012年初任65集团军军长,几乎是从基层到军级领导岗位一步不落地干上来的。这次平调任38集团军军长,显示军委高层对其能力素质的高度认同,显然是优中选优和平稳过渡。刘振立已经是高级将领中的“优秀后备干部”,以后拔擢为正、副大军区级要职应是正常发展。
被誉为“红军军”的39集团军新任军长张旭东也是个勤于治军、擅抓训练的“实干型”将领。他的履历比较丰富,据公开资料显示,他由39集团军115师师长后调升为第40集团军副军长后,又“回锅”调任第39集团军副军长,最后又转任该军参谋长,当时就有卡位安排之猜测。张旭东对部队军事训练一直抓得很有成效,今年《解放军报》曾以“校场论高下,战场决雌雄”为题,专版报道了39集团军从实战出发严格训练的情况。张旭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开展“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活动,给战斗力这把尺子刻上了精确的刻度,让每名官兵训练普遍感到了压力,提高了群众性练兵的热情。
观察家指出,集团军主官是指挥陆军机动作战力量的关键角色,也是战区领导班子要职选拔的首选群体,其岗位人选备受重视,对全军高级干部任用有着风向标的作用。这次任用的七位集团军主官,既没有总部机关“空降”的,也没有秘书下来“镀金”的。他们都长期在一线部队工作,担任过师旅团主官和军职领导,这不但向部队传递出军委重用一线领兵将领、注重带兵打仗能力的用人新理念,更突出了靠实干进步、凭实绩说话、让官兵满意的用人新导向,这对整肃跑官要官、卖官倒官等歪风邪气,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科班出身的军事专才担重任
综观七个集团军新任主官,虽然五位是提升使用,两位是平职安排,五位是交流任用,两位是原地提升,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受过正规军队院校教育,其中学历教育都是部队院校本科毕业,在军兵种指挥院校接受过中级培训,最后都经过全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的高级培训,军事(政治)专业扎实,年龄也比较年轻。
如刘振立参加过国防大学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获得研究生学历和军事学硕士学位。65集团军新“掌门”张海青,国防大学毕业,曾任第 38集团军机步113师参谋长、师长,2010年9月任陆军第38集团军参谋长,2013年7月任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组织军事工作、机关工作和装备管理工作的能力突出。第20集团军新任军长宋鸿晓则经多岗位历练,精通作训和机关谋略,曾任济南军区司令部研究员、第54集团军第11装甲师副师长、第26集团军装甲8师师长等职,2010年任第26集团军参谋长。
从年龄上看,七位集团军新主官,五位是“60后”,其中刘振立出生于1964年8月,虽然任正军职已经两年,但现在尚不满50周岁,目前仍是全军最年轻的集团军军长。两位“50后”也都是1958年或1959年出生。
观察家认为,军队为战争而备,军人为打仗而生。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任用集团军主官,必须看他的领军能力、治军水平,关键时刻能不能带领部队顶得上、打得赢。但无庸讳言,长期的和平环境,使有的单位或少数领导偏爱那些听话型干部、管理型干部、关系型干部,忽视使用有谋略、懂专业的知识型、打仗型干部。如果平时习惯于按照“不打仗”的标准去选拔任用干部,到了战时势必出现“帐下无可用之将”的窘境。一定要确立与军队使命和职能相适应的选人用人观,为战选人,以战用人,为准备打仗和打胜仗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优秀军事人才。
“将门之后”择优任用
观察家注意到,此次履新的七位集团军主官中,也有一名“将门之子”——第12集团军新任军长王春宁,是南京军区原副政委王永明之子,历任第1集团军装备部部长,第1师代理师长、师长,第1集团军参谋长,2010年改任该军副军长。据媒体报道,这是集团军主官队伍中又一名“将门虎子”。
“将门之后”已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团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以目前解放军四总部及七大军区首长为例,在不少重要岗位上都有“将门虎子”,他们大都担任过集团军的主官。譬如,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张又侠上将的父亲张宗逊上将是副总参谋长,张又侠曾任第13集团军军长;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上将,是原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之子,曾任第27集团军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粤军是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刘智民中将之子,曾任第42集团军军长;总后勤部副政委刘晓榕中将是原福州军区刘培善中将之子,曾任第1集团军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秦卫江是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秦基伟上将之子,曾任第27集团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尤海涛是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之子,曾任第42集团军军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周小周是北京军区原司令周衣冰之子,曾任第14集团军军长。
有分析人士指出,“将门虎子”出任集团军要职,主要还是靠能力和实绩打拼出来的,如张又侠部长虽然出身将门,但却是解放军中少见的具有实战经验并立下战功的高级将领。1984年,时任团长的张又侠在中越边境老山战役中率部与越军作战,多次重创越军,张因战功升任副师长、师长,2000年升任第13集团军军长。当然,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军中人脉,他们在职务晋升和职位选择上,机遇或许比别人更多些。如何让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将门虎子”在同等条件下竞争,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倒是军队高层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现实课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