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人民币游戏新规则

liaowangzhisheng 2014-06-03 16:32:31 总第242期 放大 缩小

 

过去两个月,中国对其货币管理进行了重大的改变。持续八年的人民币兑美元缓慢升值宣告结束,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操作令人民币大幅贬值3%,并且扩大了人民币交易浮动区间。这些措施令金融市场颇为意外并有些不解。中国政府只是单纯想要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吗?还是货币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

答案非常明显,中国在让汇率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中国当局已经清晰地表达出他们改变货币政策的意图。

为了说明此次人民币新政策的重要性,首先来回顾一下人民币政策的历史。中国人民币汇率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4年,这一阶段人民币稳步贬值,调整改革开放之前人为高估的人民币汇率。在这个时期,中央政府保持了双轨汇率制度,避免整体贬值带来的生活水平崩溃。

第二阶段是1994年到1995年的快速调整期,双轨汇率制度合并,汇率允许上下一定波动以建立公允价值。1995年底,人民币汇率调整至8.3人民币兑1美元,之后开启了第三阶段——人民币和美元挂钩,一直持续到2005年7月。

中国这种汇率制度经受的第一个大考验就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当时人民币坚持没有贬值。这么做的代价巨大,中国的出口品在当年遭受重创,相对强势的货币导致中国经受了四年的通货紧缩。政府之所以这么坚持和美元挂钩的一个原因,是要树立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可靠形象,以及让人民币可以作为储备货币之一。

与贬值中的美元完全挂钩导致形成了人民币的贬值,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中国出口和贸易盈余呈爆炸性增长。这反过来又促使中国货币政策进入第四个阶段:与美元浮动挂钩,从2005年7月开始。每天,中国人民银行会发布人民币兑美元的参考汇率,并允许汇率围绕参考汇率在一个区间内上下浮动。每日的波动区间最开始是0.3个百分点,后来扩大到0.5%,2012年扩大到1%。八年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0%。

当中国为调整严重的外部失衡时,中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是非常迅速的。2004年底,中国的商品贸易余额为GDP的2.5%,仅略高于15年间的平均水平。到2005年,它跃升至5.5%,之后政府决定让货币快速升值。起初升值步伐非常谨慎,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仍在扩大。从2007年中期开始,人民开始大幅升值,大约每年升值5%。结果在浮动汇率制之下,经常账户盈余从2007年GDP的10%缩小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0.8%左右。

因而,重商主义并非是中国汇率政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汇率政策更重要的作用的是服务于从政府指导价格向市场定价的转变: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锚定物、校正贸易不平衡、推动国内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排除中国此次人民币贬值是为了拉动出口。结合最近的动向和历史背景,此次贬值是为了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路线,中国政府希望让汇率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但它面临着一个问题:从2012年9月以来,将近18个月中,人民币的每日市场价总是接近或者达到交易区间的顶部,因为投资者普遍认为人民币会一直升值。这种情绪引起大量资本涌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银行只是简单地扩大日间交易区间,投资者会很快推高汇率,甚至引起更多资本流入。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人民银行在二月份底开始压低参考汇率,并抛售人民币。三月中旬,当市场情绪逐渐平稳时,人民银行扩大交易区间至2%。

可见,人民币管理政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5年以来的政策必将有大幅调整。目前经常账户盈余的问题已经得到扭转,人民币结构性被低估也已经消除。未来人民币政策将不会简单地由市场定价,它很可能会像新加坡的外汇管理制度一样,对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价值进行监测,并设定2%的交易区间防止极端走势出现,汇率维持在不公开的政策区间中。汇率政策区间将会定期调整,以保证区间与经济基本面一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