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徐才厚落马的“标杆意义”
徐才厚落马,是继薄熙来之后又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反腐案例。徐才厚落马,有助于打消舆论对“选择性反腐”的疑虑。反腐要取得足够的震慑效果,一要做到“反腐无禁区”,二要做到“刑可以上大夫”。一旦个别领域、个别地位的人享有隐性的“免死金牌”,反腐的严肃性、可信性将蒸发大半。长期以来,中国的军队运行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之外,军队反腐往往陷入“投鼠忌器”的尴尬。徐才厚案件,明确宣示了军队不能豁免,这显示出新一届领导层的对军队体系的治理自信。
从薄熙来到徐才厚,作为高层反腐的标本,他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中国新一轮的反腐,正在打破反腐禁区、潜规则。当然,反腐要避免落入运动式执法、选择性执法的旧轨,关键是要完善体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联合早报:台独暴力抗议已难阻两岸发展大势
大陆国台办负责人张志军参访台湾行程中,遭到部分台独人士如影随形的跟踪抗议,致使保护其安全的人员和车辆更遭泼白漆。刚开始大陆媒体,也许出于为了不让这样的杂音冲淡了两岸交流的真实氛围,竭力回避和淡化了这样的报道。最终还是新华社记者用口述的形式描述了这类新闻。其实,如果将对大陆官员访台每次抗议联起来看,从这些杂音中,反而更容易解读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民进党在两岸交流上,也渐趋希望摆脱台独的绑架。尽管很多人希望大陆官方能听到多元的声音,但泼漆、谩骂等粗野方式已经不得人心。让大陆听到台湾多元声音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方式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应该警醒的是,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发展,根除台独分子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的。但这都无法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
大公网:“暴民政治”破坏核心价值
香港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一是“繁荣稳定”,二是“太平盛世”。这两种印象,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但由于反对派的掀风播浪,香港已不再是“太平盛世”,香港的“繁荣稳定”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尤其是最近几年,香港社会日见政治化,内斗不止,内耗不息。而且,反对派之中,出现了更多的激进分子,甚至是狂热分子,致令反对派的反政府活动,包括集会、示威、游行等,发生了愈来愈多的暴力行为,导致香港渐渐形成一种“暴民政治”的风气,摧毁了太平盛世,破坏了繁荣稳定。
这是香港和港人的不幸。无论是暴力、政治暴力或暴民政治,香港和港人都应该是“零容忍”的,广大市民不容许暴民政治伤害、破坏香港曾经长期存在的太平盛世。
联合早报:中国不改革的政治风险
从政治上说,改革的最大风险就是“改革力度不足”甚至是“不改革”。尽管改革会带来风险,但从近几十年的中国实践经验来看,最大的风险来自“改革不足”甚至“不改革”。今天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风险,大都是过去没有改革,或者没有足够的改革所导致的,例如经济方面的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等;政治领域的官员腐败、政府官员不作为、政府信任危机等;社会领域的社会分化、激进化甚至暴力等。从政治上说,因为“不改革”而产生的风险往往变得不可控,而由于“改革”而产生的风险,往往是可控的。
新利益成长起来后,是对改革者最大和最有效的支持,改革者可以使用新利益对老的既得利益构成的压力,克服它们的阻力,从而推进改革。历史上看,很难找到通过依靠老利益来改革老利益的改革成功例子。中国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都没有向新利益倾斜。没有新利益的出现和成长,改革者的权力再集中,也不足以克服现存既得利益。
大公网:审计系统当好反腐“先遣队”
作为监督财政收支、维护财经秩序的国家机构,审计是反腐链条的重要一环。腐败的主要表现就是权钱交易,而审计的职能就是监督掌权者的花钱行为。因此,无论是中纪委、监察部还是检察院、公安部,在查办案件、司法侦查等程序中,都离不开审计部门的专业技术支持与配合。
在十八大以来的重拳强力反腐中,审计系统可谓功不可没,与纪检系统形成了双轮驱动,递进推动反腐。一方面,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了大量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给纪检部门,扮演了反腐“先遣队”的角色。另一方面,审计署根据中纪委的全盘反腐部署,对一些涉嫌重大违纪违法的项目、企业及时介入。
中国经济网:能源消费革命是一条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较快发展。但重视发展速度、轻视发展质量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和“按需定供”的能源供应模式,导致了国内能源消费规模急剧增长,能源开发强度急速扩大。现在,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可不加节制的“敞口式”能源消费,让中国能源资源紧张形势日益突出。
与主要发达国家不同,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中国,同时遭遇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能源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一条必由之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