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环境事件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最关切的事务之一。对环境改善的吁求也已成为中国最强的一类民意。然而,许多年来,国内各地虽为环保投入巨资,但灰霾围城、污水横流、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乱象非但没有明显改善,相反有局部加剧的势头。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的环境治理会这么难呢?
抗击灰霾、开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政府的重视、民众的关注,但迄今踯躅难行。弄明白了何以如此,我们就能对中国环境治理的困难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灰霾治理为何这么难?
中国的灰霾污染已经持续了多年,不仅没有逐渐缓解,近年来反而明显加剧。灰霾来源有多种,其中汽车废气是最重要的PM2.5来源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北京等国内大城市20%以上的PM2.5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而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汽柴油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治理灰霾,政府多年来把汽柴油清洁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但是,汽柴油的清洁化至今推进艰难。比如,中央政府原本规定国内柴油在2011年7月1日之前应全部达到国Ⅲ标准,但后来发现无法按期达到目标,遂把截止日期推迟两年,改为2013年7月1日。即便如此,时至今日国内仍充溢着大量的国Ⅱ甚至国Ⅰ柴油。如今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已率先实行柴油欧Ⅴ标准,国Ⅰ和国Ⅱ柴油的硫含量分别是欧Ⅴ柴油的200和50倍。夜间北京的空气污染常常不降反升,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夜间对外地车辆不限行,大量高污染的外地重卡涌入北京,结果是虽然路上的车辆减少了,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却增加了。
那么,中国油品升级为何如此蹒跚?部分利益集团的阻碍是主因。部分石油公司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竭力阻止油品清洁化。对石油公司来说,油品质量升级意味着要投入巨资,升级其机器设备和加工工艺。如果升级没有确定可观的回报,或者不升级油品,石油公司不会收到巨额罚单,那么石油公司会缺乏升级油品的积极性。而当没有积极性的石油公司掌握了国家政策的制订权时,油品升级的迟缓就理所当然了。历次国家汽柴油标准实际上由中石化、中石油制订。它们会为其旗下炼厂量身定制国家标准。它们各有部分落后炼厂,为了保护这些炼厂,中石化和中石油在起草国家标准时,会降低要求。标准出台后,如果其旗下炼厂不能按期达到升级要求,“两桶油”会诱导中央政府把截止日期推迟。
同样地,一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当地就业、确保税收等地方利益考虑,也会成为清洁油品的阻碍力量。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山东省各级政府。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民营地方炼厂。和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相比,地方炼厂的生产原料更低劣,资金更紧张,生产设备和技术更落后,结果是它们生产的汽柴油质量更低,更难按时达到国家的汽柴油质量标准。中央政府规定,落后炼厂应该关停并转,据此山东大多数地炼早就应该灭绝了。可是,实际情况却是它们大多数还活得很好。山东省各级政府对地方炼厂明里暗里的支持是它们“逆袭”成功的关键原因。
那么,山东政府为什么会保护地方炼厂呢?保障当地的就业是一个重要考虑。一个地方炼厂雇佣的工人往往上千,其兴衰对当地就业状况有显著影响。另外,政府对地方炼厂的呵护还有税收方面的原因。
中国实行分税制,企业需要交国税和地税。但是,炼油厂性质不同,国税和地税在它们上缴税收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央企下属炼油厂,所缴的绝大多数税费流向中央金库,炼厂所在的市县财政得不到多大实惠。地方炼厂则不同。比如,地炼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的分配遵循60:20:16:4的原则,即60%的企业所得税归中央财政,20%归省财政,16%归炼油厂所在地的市级财政,4%流向当地县财政。地炼能给当地财政带来实惠,而央企炼厂不能,由此不难理解地方政府青睐地炼胜过央企大炼厂。综合就业和财税等方面的考虑,山东省各级政府尽管明知地炼所产汽柴油品质低劣,对环境的破坏大,也竭力保护当地地炼,为此甚至对中央政府的政令阳奉阴违。
一方面中石化、中石油通过其掌握的标准制订权,将保护其旗下落后炼厂的私虑转变为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山东等省各级政府出于保障当地就业和税源等考虑,全力呵护当地落后炼能。结果是局部受益,整体受损;私利受益,公利受损。在部分石油公司和地方政府的私欲被满足的同时,中国汽柴油质量迟迟得不到升级,大量低劣油品玷污着成品油市场,也污染着中国空气。
天然气开发为何受阻?
不合理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是中国严重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煤炭对环境很不友好,煤炭消费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重。可是,煤炭消费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约占70%。天然气是理想的替代性能源。天然气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在灰霾以及其他污染物围城的现阶段,发展天然气是较好选择。
然而,迄今中国天然气消费的规模还很小,而且近两年增速有所下滑。目前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所占比例不足6%,不及煤炭所占比例的1/10,还不能针对煤炭发挥较大的替代作用。而且,尽管天然气消费增速高于煤炭等的增速,但近两年其增速明显下滑。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为22%,2012年下滑至12%,2013年进一步下滑至10%。显然中国天然气的发展遭遇到某些因素的阻碍。
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的放缓与利益集团的阻碍密切相关。影响天然气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一是可供应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近两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的下降,直接原因是气价普涨。天然气之所以涨价,主因是国内天然气供应吃紧。而无论是价格上涨,还是供应吃紧,都和中石油、中石化有密切关系。
中石油、中石化在国内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中处于垄断地位。它们的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5%和16%,它们还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天然气管网。因此,两家承载着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希望。然而,中石油和中石化从其公司利益出发,消极对待页岩气等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从而拖累了中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
“两桶油”严重拖累了中国页岩气开发。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页岩气开发热潮。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页岩气开发也被国内政府和民众寄予厚望,政府指望通过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来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困境以及空气污染窘境。民众盼望通过页岩气革命的实现,也享受到像美国民众所享有的低气价。然而,“天不遂人愿”,尽管国家发改委制订的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国2015年的页岩气产量应达到65亿立方米,但2013年中国页岩气的产量仅约2亿立方米。“十二五”的产量目标注定将无法完成。另一方面,中国天然气价格不仅没有像美国那样逐渐走低,反而连续上涨。在中石油、中石化的推动下,近几年来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初步实现了“改革”,从局部地区到全国,中国天然气价格稳步上涨。
“两桶油”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拖累主要表现在它们对页岩气区块的占而不采。两家公司早已完成对中国陆上油气区块——包括页岩气富集区块——的跑马圈地,这使其他石油公司没有机会开发国内页岩气,尤其是没机会在富聚区块开采页岩气。另一方面,页岩气毕竟是贫气,开发成本比常规天然气高,而回报低。所以,在国内常规天然气资源被充分开发之前,中石油、中石化肯定没有很强动力去开采页岩气。再加上霸占着资源而不开发需付出的代价很低,中石油、中石化更乐于占住位置而无所事事。只要“两桶油”在页岩气以及常规天然气的垄断地位没有受到挑战,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前景注定将继续暗淡。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的大发展会促进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然而,只要“两桶油”继续强力阻扰,中国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就不会达到政府和民众所期待的水平,中国的环境、国内民众的健康就将继续付出代价。
综上,中国许多利益集团口头上支持环境保护,但在环保相关事件涉及其重大利益时,它们就只会从经济成本——收益的计算出发去参加博弈,而把环境保护抛诸脑后。经济利益的博弈自然有输家,也有赢家。可是即便是生意场上的赢家也会因污浊的空气和水而付出健康代价。因此,当环境恶化时,每个人都是输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