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南京青奥组委会召开了题为“绿色青奥与可持续发展的南京”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这次南京举办青奥会,只新建了一个青奥体育公园,其他场馆都是老场馆。在办青奥会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绿色、节俭、可持续的理念。
在预算上少于上届而规模大于上届青奥会的前提下,南京青奥组委坚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依靠维修改造和临建场馆。35个场馆中,大多承办过各类世界、洲际单项体育赛事,其中有27个比赛场馆兼作训练场馆。唯一新建的青奥体育公园,赛会后将成为居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内有沙滩排球、曲棍球、橄榄球和自行车四大赛场。青奥会后,橄榄球、曲棍球赛场将作为青奥文化遗产予以保留,青奥体育公园将变身南京江北新区首个大型综合体育设施群,面向公众开放。青奥体育公园内的比赛辅助用房,除了橄榄球场地东看台为永久性建筑,其他场地内建筑及构筑物均是临时性建筑,运动会后予以拆除。击剑、举重、跆拳道……承接南京青奥会5个比赛项目的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几个月前完成“外科手术式”改造,场馆内的看台、临时座椅、灯光供配电设施等全部采用去年亚青会的设施,新增加场馆的座椅全部采用可回收拆除的座椅。这个原来承接大型会展的展览馆,成功“变身”比赛场馆,节约费用3500万元以上。国际博览中心和新庄国展中心,被临时改造成击剑、举重、跆拳道、马术等竞赛场馆,青奥会结束后将恢复原来的展览馆功能。青奥组委将“体育实验室”项目设在青奥村南部鱼嘴湿地公园,定位为南京市民户外运动基地,赛会后将成为又一处青奥遗产。
在节俭为本的理念下,很多项目出现了替代性方案。帆船比赛场馆利用地热能源供应场馆的制冷制热和运动员洗浴;击剑场馆通过“改软件不改硬件”的方式调整灯光,节省经费;射击场馆通过租赁多密骨靶的方式,替代购买;青奥村建设运用雨水收集系统、环保涂料、对周边电厂废蒸汽的利用和太阳光的采集利用等等。
南京青奥会火炬传递的绿色创意,“两头实中间虚”的传递方式,又通过网络虚拟火炬的传递方式,实现了全球传递,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也下载了南京青奥会网络火炬APP,亲自感受手机传火“give me fire”的乐趣,认为这一创新将是对奥林匹克火炬传递方式的历史性贡献,网络火炬传递的创新理念得到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认可。青奥会开闭幕式主火炬设施,使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现有的火炬塔设施和设备;各国选手入住的青奥村,未来将成为国际人才公寓社区。
南京青奥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节俭办赛的理念贯穿于南京青奥的始终。青奥组委的办公场地,是南京绿博园的南北两个花房,过去主要用作农展馆和农业嘉年华活动,经过简单改造和装饰后组委会入驻。2013年1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参观青奥组委办公区时,竖起大拇指:“以前种下的是花,现在你们种下的是青奥的精神和理念。”
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杨卫泽表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南京青奥会的重要原则。节约简约不简单、精简精炼又精彩,我们通过青奥会向世界青年传递体育精神,也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南京青奥会因简约更精彩。”
多元文化唱主角
与更加注重金牌总数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同的是,对于青奥会而言,竞技并不是惟一,甚至不会设大会纪录。青奥会更多将成为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青年人的节日,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对于从世界各地赶赴而来的参赛者们来说,南京青奥会将是一次独特难忘的学习之旅,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除了参加比赛以外,运动员都要参加文化教育的活动。南京青奥会将围绕国际奥委会提出的5大主题:“奥林匹克主义、技能发展、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表达”,着力彰显奥运精神、中国文化和南京元素。赛时制定了“青年的节日、世界文化村、闪亮的青春、触摸南京、新媒体实践和城市文化体验”等20项目文化教育活动,分别在青奥村和城市广场为运动员、学生、青年人,以及其他社会人群提供了解、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点燃青春梦想,铸就精彩人生的起航港湾。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