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给城市插上文化的翅膀

zhuantibaodao 2014-09-29 21:02:50 总第254期 放大 缩小

 

潍坊的文化自信

踏足潍坊,让人最感讶异的是,潍坊人有着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文化自信!

一个最为明显的感觉,在潍坊,无论是公务人员、白领阶层,还是工商业者、寻常百姓,谈起潍坊本土文化,脸上皆洋溢着淳朴的兴奋和自豪。话题可以从书画艺术到本地历史,从非遗传承到文化下乡,从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到易安居士(女词人李清照)、齐东匋父(金石大家陈介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若一个外乡人对潍坊本地文脉有些许了解,能在他们浓郁的乡音中插话几句,以示敬仰,那么潍坊人很有可能拉着你进入一家老潍县菜馆,和你喝上一壶。

遥想乾隆年间,潍坊便已是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世间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其时,天上风筝纷飞,地上织机声声,繁荣的工商业历史,给潍坊带来包容和开发的文脉传承,几百年来,这种浓郁的地域文脉,并未因中国历史的沧桑变革而有所断裂,反而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精神律动。

这种文化自信,有时候,也会成为软实力。

让经济与文化的砝码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文化建设却显得滞后,不能适应物质生产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文化产业的相对滞后,文化事业投入的相对较低、文化产品技术含量相对缺少,文化产品相对单一,基层文化生活几近荒漠。事实证明,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也相应的随着高度发展。当所有的社会资源乃至自然资源,都被配置到经济活动中的时候,经济与文化,二者的砝码便会倾斜。

基于此,在党的十七大上,文化惠民被当做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推出。政府希望,通过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改变国民的整体形象,以和日益壮大的经济体量相匹配。文化惠民工程,实际上既指向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寄寓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其统一的软硬件指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人文景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各具特色,而文化惠民如何与本土原生文化融汇,塑造适应于本地百姓精神生活的文化产品,山东潍坊给记者最突出的几大个性化的答案是:15分钟文化圈、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活态传承非遗、产业反哺文化。

文化无处不在:15分钟文化圈

移步换景,说的是自然景色的丰富多变。而在潍坊,移步换景则指市区、县区丰富多姿的文化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区。

家住潍坊奎文区的胡静是一个上班族,去年底,她工作的写字楼里添了一家社区书屋,每天午休时间,小胡也多了一个去处。“有这么一个休闲的场所我觉得挺好的,可以到这里来看看书,顺便休闲一下。”像胡静工作附近这样的社区书屋,在奎文区方圆一公里内就会有一个,除了书屋,还有文化广场、书画室等场所,步行的话,不用15分钟就能找到一处,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这就是潍坊15分钟文化圈。

奎文的社区书屋,只是潍坊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在实施文化惠民服务基层行动中,潍坊市将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并免费提供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以及内容讲解等服务。

在寿光,“白天进大棚,晚上去广场”成了很多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搭舞台,农民唱主角,成了文化惠民的常态。除了中心广场,各大社区也都有相应的文化活动中心。市民一般步行到广场也就10分钟左右,离家远的不到2里路,方便得很。

为了打造“10分钟文化圈”,寿光统筹投入资金48亿元,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升级。在城区,以500米服务半径为标准,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化场馆和游园、广场、健身路径等100多处,建成高标准阅报栏300多个,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免费向社会开放。

在诸城,他们构建的是“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农民群众不出2公里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他们按照服务半径两公里以内、3—5个自然村、1500户左右的原则,规划建设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均建有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不少于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不低于5000册图书的农家书屋,全市书屋藏书达到140多万册,市图书馆与所有农家书屋实现了统借统还的“一卡通”信息化服务。

借助文化惠民的东风,潍坊市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型文化设施规模大、档次高,市县基础文化设施品质不断提升,镇街基层文化设施实现有效覆盖。

无论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文化圈,还是两公里文化圈,所显示的是潍坊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与丰富,根植百姓生活,真正做到了文化无处不在!

创新无处不在:政府花钱买演出

推进文化惠民,关键还在创新内容和形式。潍坊市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坚持政府花钱买演出,群众免费看大戏,无疑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创新。由财政每年拿出资金,支持艺术剧团进社区、进村庄、免费表演。

据悉,参与政府花钱买演出的,不仅有潍坊各地区官方的演出团体,还有业余的、票友会的,甚至还有广场舞大妈的。2014年,潍坊中国画节,在鲁台会展中心广场举行演出的,不是专业的艺术团体,更不是明星大腕,而多数是被人们通常称之为广场舞的大姐大妈。

青州十大文化艺术团体之一的云门剧院院长马保光介绍,根据剧院与青州市签订的演出协议,他们每年要在全市范围内安排200场免费的公益性文艺节目,包括传统京剧、小品、表演唱、京剧选段、曲艺快板书、独唱、舞蹈等多种节目形式。$nextpage$

“每年必须完成200场公益性演出。我们每月拿演出列表和证明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审查,然后再由他们交到财政局,每个月给我们拨一次款。”马保光介绍说,云门剧院的演出已经覆盖了青州市全境,几乎每个村落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政府花钱买演出,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还激活了诸多官办的、民办的、票友会性质的文艺团体,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富有价值的运行机制。

当文化惠民积极主动寻求创新的时候,它所激发的潜能将是巨大而长效的。记者在潍坊市中心风筝广场看到,夜晚的广场,热闹非凡,市民们根据不同的文娱项目,自动汇集在不同的区域,各自为乐,互不相扰。记者现场询问一个市民,她老人家说,现在走亲戚都是早去晚归,生怕耽搁了来广场跳舞。

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和谐,这就是文化惠民带来的效应。

文化活态传承:非遗连接历史

“梧桐木作琴身,丝弦作琴弦,高粱秆作琴弓……”在潍坊青州的宋城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挫琴的传承人赵兴堂自拉自唱,用一曲独具民间风味的《茉莉花》,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场观众。

挫琴是一种流传于中国古代的形制独特的乐器。曾经,国内众多音乐、乐器专家普遍认为,古老的挫琴制作技艺和演奏技艺,早已于上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失传。当挫琴独具风味的优雅之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国内相关业界人士惊讶不已。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上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境内就建有逄国,隋朝置潍州(取界内潍水为名),潍州之名始于此。大量的老传统、老技艺流传于群众生活、起居、庆典、祭祀之间,但受战争、经济、社会发展、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有很多已经遗失,存在的多数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老传统和技艺,潍坊成立了专门的“非遗”保护中心,聘请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从事“非遗”的普查与整理。通过普查,了解、挖掘、保护、传承了许多优秀且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诸城的虞舜传说、寒亭的传统制盐工艺、昌邑的玉皇演驾、寿光仓颉传说、青州挫琴、黄家庄泥塑等。

就拿青州来说,为整合非遗资源,他们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县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收集实物、展示交流等方式,保留非遗文化原始状态,向社会大众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唤起社会大众参与非遗文化保护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如何让这些古老的文化从资料上、展厅中、电脑里走出来,真正地传承下去,青州走出了一条“活态”传承的道路。他们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形式,筹备成立了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动基地,每年拨付上百万的经费,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上街头。

迄今为止,潍坊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个。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核雕、高密茂腔、高密剪纸、高密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诸城派古琴、诸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潍坊传统文化研究体系,如《潍坊风物》、《乡土瑰宝》、《风筝的学问》、《潍坊年画研究》等。

保护好了非遗,就等于保住了潍坊这座古老城市和乡土的记忆。非遗不仅连接了历史,也提供给今人一面回眸的镜子。

产业反哺文化:构建长效机制

“文化能促经济”,潍坊人早就意识到了。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行。11个国家和地区17个团体参会,20余国近百家媒体报道,打开潍坊知名度,为潍坊开发旅游、振兴经济做了铺垫。“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潍坊经济发展,风筝会功不可没。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潍坊人更加意识到:轮到文化“唱戏”了,于是,“经济搭台”,“反哺文化事业”。“文化潍坊”正成为这个城市的软实力。

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潍坊制定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已设立2500万元的文化事业产业资金,200万元的风筝都文化奖,300万元的文艺创作奖励基金,700万元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重点文化企业、文化项目和文化作品进行重点扶持。潍坊境内拥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更有流传两千年的风筝和近千年的木板年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优良的发展环境使这里的文化产业活力迸发。全市文化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资本总额达400多亿元。

潍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让一批拥有潍坊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包括民俗、绘画、影视、广告、创意、动漫等,使这里成为海内外投资热点,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目前,潍坊正推进的投资过千万文化产业项目200多个。这些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书画、动漫制作、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软件等领域。投资150亿元的青州云门山生态创业产业园,集影视动漫创意、旅游度假、艺术表演、文物博览等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高端休闲旅游地。这一切实现了文化市场发展的日趋繁荣,反过来反哺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潍坊文化惠民启示录

1、在整个文化惠民的进程中,政府一直作为主导,强有力的整合力与执行力,确保了潍坊文化惠民工程做到最扎实,最深入;

2、经济增长需要创新,文化惠民同样需要创新,只有站在百姓的角度,推进文化惠民,才可以让这一宏大的工程走进百姓心里,才可以给这座城市插上文化的翅膀;

3、策略有创新,资金有保障。将文化惠民有机的融汇于潍坊地区的文化产业体系之中;

4、对本土文化、文脉的呵护、保护和传承,有效地维系了潍坊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5、将文化惠民当做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程,而不是表白政绩的面子工程来做,才可以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