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赫芬顿邮报》
对今年毕业的727万中国大学生来说,就业市场可能十分严峻:薪水低,工时长,数百万其他人随时等着顶替你。若把中国普通年轻人的微薄工资与那些有门路中国人的巨额财富相比,这些现实就愈发残酷了。
国家媒体称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是政府扩招计划的成就,但它也造成了就业市场上的期望差距。新毕业生当中有很多人是在农村长大的,他们从小被灌输的信念是:上了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在暑期的招聘会上,很多毕业生发现,他们能得到的薪水比工人的工资还低。
在大萧条初期,一些美国年轻人把就业市场低迷视作当“失业快乐族”的机会,但中国有另外一个词:“啃老”。这个词是指中国年轻人入不敷出,于是要“啃”父母的积蓄。大城市近年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起始工资为每月400美元,根本没有希望在就业之初就实现什么经济独立。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胥青山说:“这种快速扩张不仅在中国,在界任何地方都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形势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扩招。”
新增大学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农村,通常是家里第一个脱离种地的人。在学校,他们也许面对着父辈做梦都没想过的大都会世界,而一旦毕业来临,他们找工作的难度远甚于城里同龄人。
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的调查,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约为12%,而农村家庭出身的则为30%。如果考虑到最近城市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比农村背景的毕业生薪水高出20%,差距看起来就显得更大了。
田丰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就是当前社会流动固化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这极大地影响到了社会公平。”
体面的工作岗位的增加数量远远赶不上一茬又一茬毕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对于一些稀缺岗位的竞争往往最终成了家庭关系网和财力的比拼。中国几十年来最猛烈的反腐行动已开展近两年时间,但是年轻的求职者们仍然要面对比他们可能得到的薪水高出一大截的敲诈勒索。
中国就业市场的这种现状意味着出身富裕城市家庭的年轻人或许可以靠“啃”父母的金钱和人脉取得成功,可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除了一纸文凭外,往往一无所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