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全国人大60周年庆;不到一个月,9月21日,又迎来政协65周年庆。逢五逢十,都是“正日子”,两次“庆生会”,都是中共中央联合过生日的“寿星”(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共同操持,习近平也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规格可见一斑。不过,高调的庆祝大会,却并非只是简单的纪念。今天,党报评论君就从三个关键词,解读一下这两次“庆生”背后的含义。
关键词一:民主
在这两次大会的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可能就是“民主”了。
有人说,中国的民主是“选举加协商”。说得虽简单,却也不无道理。选举,就是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实现民主;而协商,就是政协制度,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通过政治协商来发展民主。
习近平也说了,“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前者是人大的职能,后者则归属于政协了。
在政协6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用三个“独”字,来总结了中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无疑,这就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内容,高调“庆生”,是要向世界宣示: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道路。
关键词二:制度
习近平曾多次引用邓小平20年多前的一句话:“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按照这个判断,现在,正是这套制度成熟定型的关键期。而人大、政协这两种重要制度,无疑是“关键环节”。
在这两次庆祝会上,习近平都不断强调,要看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换成他曾经讲过的一句大白话,就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这样的优势,是从国情中来,从历史中来。在人大6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花了很大的篇幅回顾历史、分析现实;在政协65周年的讲话中,他再次用很多笔墨强调“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历史”。其共同的指向,都是分析我们制度的“历史合理性”。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历史合理性”?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就是“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但前提是有独立自主的立场,不能囫囵吞枣、邯郸学步,否则就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关键词三:党
党的领导,是在这两次庆生会上,习近平不断强调的一个概念。
政协65周年的讲话中,一个全新的判断是,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视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读过这个讲话,评论君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离不开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离不开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这正是发扬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深层次关联。
在两次会议讲话中,都强调了“三位一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可以说,不管是谈民主、谈制度,这都是一个底色。所以,人大制度,要有“四个善于”,包括“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等;而政协制度,则要“自觉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人民政协工作中去”。
其实,读懂这两个讲话,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一读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比如,人大60周年的评论员文章,分成《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生长于中国土壤》三篇;而刊发的政协65周年评论员文章,也分成“党领导人民政协创造辉煌历史”、“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
联系上面说的三个关键词,是不是能捕捉到一些端倪呢?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