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阿里上市“刺激”了谁

shehuiguangjiao 2014-10-14 12:54:55 欧阳琴川/文 总第255期 放大 缩小

 

2014年9月19日,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写入全球资本市场年度大事记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来自中国的网络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在华尔街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经历了从9月初开始的全球路演,引发刮遍全球的“阿里旋风”以后,阿里巴巴最终确定了68美元的IPO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全球IPO单个公司的最高价格。上市当日,阿里巴巴股价最高涨至99.70美元,最终收盘价为93.89美元,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这使阿里超越腾讯的1487亿美元市值,成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鉴于阿里巴巴在IPO过程中受到的狂热追捧,在阿里股票上市当天,阿里巴巴的IPO承销团决定启动“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让承销商们从公司购得更多股份,以增加可以出售给投资者的份额。这使得阿里巴巴此次的IPO融资额达到了巅峰状态的250亿美元,从而超越了先前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戳到中国A股市场“痛点”

阿里赴美上市,精彩的一瞬永远定格在华尔街,但却给国内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留下了遗憾。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认知当中,阿里巴巴无疑是一家中国企业,它凭着“万能的淘宝”推动了中国网购市场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改变了中国的商业形态,它也因此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是中国消费者对它的热情拥戴成就了这样一家企业。但是,如今它却选择了在美上市,远离了中国消费者,这未免让中国的股市投资者黯然神伤。很多人认为,如果这样一家优秀企业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那对于A股市场将产生多大的正能量。

于是,一个质疑性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阿里巴巴这样的优秀企业为什么不在A股市场上市?答案是现成的,A股市场的法规、制度与阿里存在龃龉之处。主要的问题在于,阿里巴巴创业时,由于其与当时的有关政策相冲撞,因此未能获准国内的工商登记部门登记,它只能选择到海外注册。因此,严格说,阿里尽管都是中国人在经营,但其实是一家“外资企业”。此外,公司管理层以少量资本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架构,也与目前的A股市场制度不相容。按照中国的《证券法》等法律,这样的企业难以进入A股市场。

类似的问题在A股市场早就存在。在阿里之前,中国一大批创新型的网络企业,如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它们都因与A股市场现行法规的某种不一致而未能在A股上市。因此,每一个类似的企业在上市目的地上的“舍近就远”,总是会引起国内舆论对A股市场现行体制的拷问。确实,现有的A股市场法规、制度需要改革,特别是那种拘泥于“同股同权”的原则和历史财务数据的遴选标准,将使A股市场不断地丧失像阿里巴巴这样优质的上市资源。阿里的上市,再一次将A股市场陈旧的体制机制问题暴露了出来,戳到了中国A股市场的“痛点”。

赴美上市是阿里的理性选择

假如中国的管理部门打开大门,允许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在A股上市,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不是就一定要选择A股市场呢?答案显然是不确定的。

一个企业进行IPO,当然希望能够筹集到更多的资金,那么,当它面临有多个市场可以作为上市地的选择机会时,它需要考虑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看哪个市场能够让它募集到更多资金。就这一点来说,美国股市由于其对全球资本强大的吸聚能力,当然更有利于IPO企业提升融资规模。那么,即使A股市场改革了体制机制上落后于市场的一些制度,阿里巴巴出于一个“经济人”的考量,可能还是会选择到美国上市。别的不说,假如它现在在A股上市,它能够一举募集到250亿美元的资金吗?更具体说,它能够定下68美元(超过人民币400元)的IPO价格吗?只要是熟悉A股市场现状的投资者,对这个问题大概不会做出乐观的估计。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固然需要通过改革来祛除,但更严峻的问题是,中国股市的融资机制存在着先天不足,使它在20多年的发展中只能追求数量式发展而不能在质量提升上有所进展。在以往对IPO的改革中,管理层放弃了企业融资与其投资项目挂钩的制度,而是安排了与现在美国股市一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但随之而产生的却是IPO公司与保荐人一起合谋定价,推出远超公司实际价值的IPO定价,使IPO沦为圈钱甚至抢钱的活动。而其上市以后迅速跌破发行价则将大量投资者套在其中,使整个市场怨气冲天。其实,在美国股市的IPO定价中,这种圈钱情况也会出现,新近的例子就是Facebook(脸谱),其上市之后股价在短时间内几近腰斩。但是,Facebook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影响到美股大盘。而在A股市场,当越来越多的IPO个股上市以后迅速跌破发行价,最终却倒逼了A股IPO的暂停。如今,A股的IPO虽然已经恢复,但证监会已经对定价机制进行了改革,使高定价现象很难再出现。近段时间虽然不断有IPO推出,但A股大盘却走势良好,IPO未像以往那样成为市场行情的杀手。这固然有利于A股行情的走好,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A股的融资功能已经下降了。

通过对中美两国股市融资机制的这种简单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融资机制上,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A股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市场化,美股已成为A股的学习榜样,但这种市场化的结果却只有利于IPO的圈钱,而对投资者造成了伤害。这种状况一方面表明A股的市场化存在偏误,它只注重于让公司得到更多的募集资金,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是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的,中国虽然在GDP总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但经济质量还不够扎实,特别是最近正面临经济增速下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A股市场有大行情出现是不现实的,IPO公司的大规模圈钱对目前流动性紧缺的市场来说,无疑要受到抵制。从这一点来说,阿里巴巴选择赴美上市,其实更多地是一种市场选择,而这种市场选择是它作为一个“经济人”的理性表现。

阿里是草根创业的成功典范

阿里虽然选择了赴美上市,但无可置疑的是,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仍然在中国。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聚划算等,已经占到中国整个网购市场80%的份额,借助中国这个广阔的消费市场,阿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采购平台、批发市场和商人社区。而更为重要的是,阿里的创业成功之路将作为一笔宝贵财富,成为青年人的创业典范,从而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产生重要的砥砺作用。

15年前,还是一位青年英语老师的马云联合17位小伙伴共同出资,在西子湖畔的一家公寓楼里创建了阿里巴巴,就当时来说,这不过是在当时刚刚出现的互联网热潮中的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相比于当时国内A股市场上对互联网的炒作热潮来说,阿里只能算是一家小微企业,毫无炒作价值。但是,在这股炒作风潮过去以后,那些依靠投机而火爆一时的企业已经偃旗息鼓,而阿里却一步步地将自己做大做强,充分地显示了草根创业的巨大能量。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恰逢其时。当市场的聚光灯投射于阿里时,它不仅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再一次看到了草根创业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对政府也能产生很多积极的启发。阿里从一个草根企业一步步地发展到如今仅次于Google的大型国际互联网集团,靠的是踏准了新兴产业的成长节拍,互联网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崛起以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对传统的实体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也给创业者开创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在这同时,阿里还在严密的政府管制中寻找到了缝隙,在阿里15年来的发展路程上,无论是传统的网购市场,还是其作为“搅局者”而出现的余额宝,无一不是从政府对市场的管制中相对比较薄弱甚至空白的地方破题。

阿里的这一成功之道从侧面证明了,目前中央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来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是多么重要。

简政放权的目的为了释放市场活力,而市场活力的最大源泉就在于草根创业。在最近召开的天津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对草根创业作出了热情的呼唤,在日前对上海自贸区的考察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对青年一代的草根创业作出了热情的鼓励。政府的主动放权,给创业者创造了相比于当年马云创业时期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只要这种改革能够持久下去,市场准入的空间越开越大,我们可以期待,新一代的创业者中一定能够涌现出像马云这样的成功者,涌现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伟大企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