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一年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两国在政治安全领域虽几经波澜,但两国通过交流合作逐步化解分歧、增进互信的关系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
李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戴维兰普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教授)
吴心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美国前国务卿)
中美关系步入新的磨合期
李文:近来,奥巴马称中国搭便车30年,中国东海上空发生中美飞机对峙事件,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相互指责,更多地凸显了中美两国间分歧与斗争的方面。美国纵容中国周边少数国家挑起事端,无端指责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在一定限度内加剧了两国政治关系的紧张态势。另一方面,中国外交更加积极主动,致力于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为两国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美关系步入新的磨合期,其特点是“合作与斗争”的循环更加显性和深刻。
兰普顿:整个世界,不仅仅是亚太地区,都处于比一年前更加紧张和碎片化的状态中。可以说,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复杂的一段时期。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俄关系有所进展,而是因为中美关系中的信任大幅减少了。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双方会怀疑地看待对方与各自认为是对手的国家结成更近的关系,例如中俄关系和美日关系。相较于一年前,中美两国视对方为更大的安全问题。第六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重点讨论了双方的安全关系,因为安全关系会影响经济和文化关系。
吴心伯:今年以来,中美两国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关系表现出几个特点:第一,美对华疑虑在上升,在东海南海争端问题上对华立场更加强硬;第二,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时更加自信,在交锋中更加坚定;第三,中美两军交流保持了积极势头,这有助于两军更好地沟通和管控分歧,预防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第四,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
奥尔布赖特:对于正在发展的中美两国关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每个国家的许多民众总会将摩擦的原因归咎于对方国家。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所有人都有必要认识到,两国对于减少摩擦、加强合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换言之,双方需要重塑共同的愿景,而这恰恰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举行历史性会见确立的双边关系基础。
中美应共同应对地区与全球性挑战
兰普顿: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进行合作,地区国家就要选边站,这将增加冲突的危险,并伤及最近10年来营造的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简而言之,如果美国和中国不能够管理好双方的安全分歧,冲突可能会在亚洲发展和蔓延。
吴心伯:从积极面看,经济上相互依赖增强,特别是美国日益看重中国市场和中国对美投资。中美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力量。但华盛顿对中美力量对比变化的焦虑、对亚太地区盟友的偏袒,又会不断给中美关系带来麻烦。总体上中美关系仍将是合作与竞争的混合,但在亚太地区竞争的一面在增多。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会趋向紧张,经济合作局面会复杂化,一些国家会加大拉美制华的力度,另一些国家则会努力保持外交上的某种平衡。亚太格局的转换特征会更加明显。
奥尔布赖特:中美两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维持可靠的沟通渠道,来应对眼前纷繁的地区与全球性挑战。近来,两国在南海和东海领土争端以及网络间谍等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似乎正在将双边关系引向摩擦而非合作。此外,尽管有关贸易投资壁垒和不公平竞争的担忧在两国国内滋长,但贸易与投资关系无疑是能够将两国关系绑定在一起的重要领域。两国政府应当考虑优先完成中美自贸协定谈判。一份高质量的自贸协定将对双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李文: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中美双方都进一步认识到两国的合作与伙伴关系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美关系合作需求大于对抗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亚洲安全能够维持相对良好状态。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重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倡导亚洲安全观,最大限度地维护地区和平,而不是将美国挤出亚太地区。中美在经济、气候变化、打击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不仅能给双方创造巨大利益,而且还能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牺牲正常的中美关系为代价来遏制中国崛起,不符合中国周边国家的利益。
需加强对双边关系的正向引导力
李文:美国媒体炒作“中美处于危险临界点”的说法过于危言耸听。虽然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真正达到和美国并驾齐驱的水平和能力,还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只要自身核心利益不被威胁,就会充分尊重现状,不会主动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
虽然双方有分歧和斗争,但更有共识与合作。中美两国在处理与对方关系时,存在着许多资源和途径。发生在中国东海和南海的争端不会升级为地区冲突和中美战争。虽然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了亚洲和平稳定的失衡,但美国不会“动真格”。美国会尽量避免被他国绑架,不会听任其打手和跟班肆意妄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一直扮演建设性、负责任的角色,近年来发生在东海和南海的诸多事端,没有一桩是中国首先挑起的。
奥尔布赖特:哈佛大学学者研究发现,自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过15次崛起中的大国挑战处于主宰地位的大国的情况,其中有11次是以战争结束。这对于中美关系而言,是发人深省的教训。美国欢迎中国崛起,继续在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稳定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我们之间需要建立一个能够直面真实差异的双边框架,利用不断深化和持续的对话手段解决或管控分歧,避免冲突。这正是两国领导人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所在。
吴心伯:中美关系目前出现了局部紧张,但两国间发生严重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虽然美国在东海、南海动作连连,力度不断加大,但直接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是美国如何适应中国的崛起。这需要美国对华政策有合理和清晰的战略指导,也需要良好的政策协调与实施能力。由于当下奥巴马政府高层对中美关系关注不足,导致内部协调不力,有些工作层官员自行其是,让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各种问题。
在此情况下,中方应加大对中美关系的引导力,促使双边关系回到建设性轨道上来。由于中美力量对比和发展态势变化,中国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上升,两国关系也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我们不仅要通过自身发展增加对美交往的实力基础,也需要增强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引导力和管控力,要着力从理念、利益、机制等方面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把握方向、增强动力、提供机制支撑。
中美应确保合作占主导地位
奥尔布赖特:只要美国与中国能够很好合作,世界上就没有不能应对的挑战;反之,任何挑战只能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促进经济增长及解决地区矛盾等议题上,中美合作远比对立强。这是事实,也构成了双边关系的基础。可以肯定的是,两个国家正在许多领域进行合作,经济与安全议题仍将出现在众多议题之列。这些议题需要两国展开切实合作,以寻求有效和持续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谈及合作的同时,两国关系也在越来越多领域出现摩擦。因此,中美两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扩展彼此合作领域,并确保合作始终在两国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李文:目前,中美双方共同致力于实现双边关系由基于战争冲突的“权力政治”向基于制度机制的“规则政治”的转变。尽管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上经常使用双重标准,但同时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中国方面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推动国际关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意愿,如依据国内法并参考国际惯例、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东盟国家商讨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等。
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要重视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这一富有创新性的安全理念,充分照顾到亚洲地区不同国家间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别,超越了冷战思维和联盟对抗的束缚与局限,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兰普顿:过去一年,中美关系有一定进展,两军交流有一定的进步,经济关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中国在美国各州和地方的投资增加并深化是一件好事。此外,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正朝着更具有合作性政策的方向发展,双方的政策将更加相辅相成。就推进两国安全关系以外的关系而言,建立更强劲的经济和地区联系、增加中美经济依存度是关键所在。我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是增进互信互利关系的重要部分。
(来源:《人民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