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四中全会后中国将往何处去?

zhuantibaodao 2014-10-28 18:36:13 张洪涛/文 总第257期 放大 缩小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起在北京召开,为期4天。“依法治国”成为今年会议主题,这在中共的中央全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引起中外媒体高度关注。媒体普遍认为,依法治国和反腐是此次会议的两大看点,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望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四中全会后中国何处去?

将“法治中国”进行到底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开启法治中国的新征程,描绘同西方社会的民主主义与自由等价值观不同的“中国式法治”蓝图,“法治中国”的主线呼之欲出,法治中国的总体规划及远景都将逐渐明确。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分析,四中全会将绘制的“法治中国”路线图,将依法治国具体化、路径化,使之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香港《文汇报》刊文指出,作为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中国新一轮立法改革已箭在弦上。更新立法理念,提高立法质量和实效,发挥人大在立法中主导作用,防止地方保护部门利益法制化等改革路向备受期待。有专家认为,四中全会之后,大幅修改法律将提到议事日程。

反腐败机制化

自本届政府就职以来,反腐就一直是其重要政策。这次反腐运动持续时间之长、力度之大,令几乎所有人震惊。本届政府的反腐行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互联网上满是支持重拳反腐的言论。

路透社称,目前,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及反腐已进入攻坚阶段,将主题明确为“依法治国”,则指向“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搬开绊脚石。此次会议还将采取更多步骤,强化反腐运动。

彭博(Bloomberg)新闻网站撰文称,习近平将法治改革置于议程首位,力在寻求反腐败运动的制度化建设。中国的执政党在致力于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保持现有权力结构的同时,探求“公权力之边界”的问题。

“俄罗斯之声”报道称,四中全会将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反腐巅峰”,或将成立一个新的、独立的反腐机构。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如果四中全会能够废除各级政法委官员可以随意解读法律的权力,那将成为中国法治进步的伟大里程碑。

司法改革去“地方化”、

“行政化”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45项司法改革目标,主要目的是削弱地方政府对地方法院的影响力。如果能实现将标志中国在解决法治薄弱方面迈出重大一步。

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对香港《南华早报》说,“如果在法制改革和司法独立方面再不取得进步,要想在改革重组中排除利益集团的干扰就会非常困难。”罗奇说,“地方政府权力的分散和滥用”导致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扭曲的激励机制,而结束这一局面必须依靠依法治国的推进。

韩国《每日经济》报道称,为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本次全会有可能对全国人大代表赋予更大免责权和监督权。全会还有可能讨论将地方法院的人事权和财权从地方剥离,今后地方法院将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垂直领导。

香港《新报》10月19日称,地方政府非法征地,是近年来存在的严重问题,土地问题直接影响民生及社会稳定,杜绝非法征地,相信也是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点目标。

法治权威高于改革

香港《大公报》有文章指出,自履新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迅速拉开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此举亦成为全世界对中国最大的关注点。然而如果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改革的论述却会发现,在反复提及“改革”的同时,习近平都会重点提到“法治”,尤其是明确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观点。文章强调,今后法治的权威将高于改革,以往那种“没有违法就没有改革”的认识误区将被打破。

文章还援引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的观点,今后法治权威将被置于改革之上,改革将以“先立后破”的方式推进。以往那种“改革就是要突破现有法律”、“没有违法就没有改革”的认识误区将被破除。

四中全会届届有,今年大不同。历届四中全会从召开时间看,均位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年份”,故会议主题大多讨论较为务虚的党建问题,偶尔也会讨论涉及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有所不同,不仅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而且会议亦从过往较侧重于务虚转为务实为主,其中更可能包括一些重大的人事调整。

四中全会将向外界展示法治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只是“做样子”,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随着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政治将进入更重视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