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王林

zhuantibaodao 2014-11-12 20:40:29 李 丽/文 总第258期 放大 缩小

2014年10月17日,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主席、粤东分会主席赖新友找到我说:“你采访采访王林吧。”我的第一反应是:“你说的是那个变蛇的?”

他说是。并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他是被冤枉的,你采访一下就知道了。你过去的采访报道一直都传递着正能量,所以,你自己作判断。”就这样,10月19日下午2点,王林如约在深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作为从事新闻媒体工作30余年的我,从过去一年多的媒体报道中,早已经对王林这个人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受到一些明星及名人的崇拜,他是一个骗子。

可在深圳人民大厦10楼赖新友先生的办公室,当王林站在我的面前时,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王林。他个子不高,1米60左右,偏瘦,整个人透着忧郁。

一、一位老人无奈的心声:

还我清白还原真相

2013年7月马云的一次登门拜访,打破了王林一直保持的低调专心潜修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王林的关门弟子邹某与王林的购房经济纠纷案把王林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一审法院经过审理,江西萍乡市中级法院认为,因邹某违反协议,遂判决邹某返还王林购房款3300万元,并按同期贷款利率承担利息损失。邹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江西省高级法院。2013年7月30日江西高院对案件进行了二审。

官司的失败,让邹某失去了理智,他开始对王林进行肆无忌惮的诽谤诬陷,说王林骗走了他4000万元。在这里,记者之所以敢用“诽谤诬陷”这个词,是因为我们要相信公正的法律和法院所作出的权威判定。

遗憾的是,因王林老人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于是,邹某便利用了媒体这一舆论工具为自己服务。所有的报道均为邹某一面之词,并没有王林本人的声音。

面对站在我前面的这样一位老人,记者之前准备的一些尖锐的问题也都变换了一下语气。

记者:您之前一直不愿意也未出来直接面对媒体,今天怎么又愿意接受采访呢?

“我很怕见媒体,因为我不善言辞。再者我觉得师徒之间打官司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不想张扬。可谁知道邹某在输了官司后,就捏造事实陷害我,个别媒体听他一面之词进行了报道,其它媒体又跟着转载。一时间,沸沸扬扬,令我陷入焦虑状态。这一年多来受焦虑症的折磨,使我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事实,也好给认识我的朋友们和自己一个交待。望老天庇佑,还我清白,还原真相。”

王林的语气中透着因被人误解而受到伤害后的无奈。

记者:您能否就个别媒体和网络上一些对您的报道给个回应呢?

这位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神人,实际就是一位有着一技之长的老人。当记者说让他给那些不明真相的报道一个回应时,他显出一脸的无辜:

“第一,2013年7月份,邹某向安源公安局报案,说他是受害者,我是骗子,他是被敲诈的。可公安局经过实际调查,早已经下了文,王林没有犯罪事实,给予撤销案子,邹某也签了字。

第二,捏造说我家里有什么枪支弹药,全是断章取义,截图捏造事实。司法系统早就撤案了。

第三,有媒体说我躲到香港逃避。我是香港居民,不存在逃避。何况我一直就住在深圳的家里,并没有任何司法机构人员找我谈话。

第四,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最近几年我还捐款一个多亿修建了一座寺庙,建好并办完所有手续后就移交给了当地民政局。

第五,在我的家乡芦溪县我每年资助5000多个特困户,20多年从未间断,这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事,我还有必要去骗他邹某的钱吗?我要骗钱还用得着去捐钱吗?5000多个特困户,共一个多亿啊!

以上内容和事实媒体都可以去调查证明,不能总相信邹某一面之词吧。倘若我是骗子,我借钱给邹某肯定要利息;他要我去找人帮他办事,我肯定要好处费,但是我分文未收。他经常找我借钱,即使我没有都去找朋友借给他,这些我都有证有据。邹某自从打官司失败后,就买通个别媒体,编撰故事与谎言,恶意诽谤我,说我是骗子,骗他的钱。到处宣传我借变蛇之术与官员及明星在一起,捏造我官商勾结的假象。我从来不与政府官员有任何利益的来往,与明星往来也均属正常朋友交往,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说我是个骗子,可我到底骗过谁的钱啊?我没有违法和犯法。我的钱都是血汗钱,我有自己正当的经济来源,例如之前我在广州就开过两个酒楼,并按章纳税。请大家相信我!”

王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略显激动。他讲的5件事,前3件事都一一给记者出示了能证明他自身清白的证据。记者不得不信。关于捐款修建寺庙和资助5000个特困户之事,记者决定深入一线实地采访,亲自求证。

2014年10月22日下午,记者乘坐深圳到江西的动车赴江西萍乡,进行实地采访。

二、捐资修庙只为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

2014年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建勋寺。

建勋寺不同于其他寺院离市区较远,而是位于芦溪县城的南面,与居民住房紧挨着,非常方便信众朝拜。

进得山门后,记者恭敬地在大雄宝殿前上了三柱香。然后在寺院工作人员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建勋寺现任主持觉远大师。

觉远主持问明记者的来意后,便随意地坐在寺院院子的长凳上,与记者交谈了起来。

记者:听说这家寺院是王林捐资修建的,您能谈谈具体情况和您对王林这个人的看法吗?

觉远主持:“受政府委托,两年前我来管理建勋寺。照理,出家人不见世间过。但记者既然来了,问到王林这个人,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站在公正的立场讲,王林是个善人;从佛家的理念讲,这是他前世修来的因果,也是他与佛的缘。世界这么大,名人、有钱人这么多,我看没有几个人肯自己拿出钱来捐建寺院的,也没有多少人去捐助那些贫穷百姓的,而王林做了。所以,比起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我觉得王林要高尚得多。从这点上讲,王林做了一件对社会和信众有利的事,是个大善人,也是他和佛的缘。

古时候有个贪官,当皇帝要杀他的时候他说,我虽然是个贪官,但比起其他贪官,我还算是个好的贪官,因为我把贪来的钱80%都用于救那些贫穷的百姓和支援灾区了,剩余的用来养儿养女了,你们要杀尽管杀,反正我对得起我自己。至于其他的贪官,你们也去查一查,看他们贪后又做了哪些好事。后来皇帝没有杀他,令他出家修行当和尚,他就是我们禅宗的四祖,净土宗的九祖,一位高僧大德。

从因果的关系讲,没有人不犯错,我们是凡夫,是凡夫就不可能不犯错。

第二,一个人有钱后,不管他房子建有多少、多大,他的地位有多高,那是他自己的事。关键要看他心里是否有平民百姓,他对这个社会做出的贡献有多大。我们先不管王林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能捐钱修塔修路,捐物资助贫困,只从这点来讲,说明他心里装着平民百姓,是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我们现在的社会,名人、有钱人很多,可像他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再说,王林只是个民间艺人,他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在职人员,媒体总把焦点落在某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大家要多关注民情,关注那些需要帮助和救助的人,才是正理。

第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何况是天地宇宙间呢。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对自己不了解的一些人与事,还是不要过多妄加评判,要心存敬意。我本人从小也修习过一些奇门异术,对一些门类也略知一二。王林大师修的是道家的法术,不是魔术,跟魔术有区别。举例说吧,我们不小心把手割了一道口子,出血了,常人需要到医院包扎,而我们就不需要。我们只要随便撕一张纸,在纸上写上符号,放在伤口上,几分钟就能止血,而且一天以后把纸拿掉,手上不会有任何痕迹。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在科学上是无法解释的。王林的功夫我不做评价,但我相信是真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很多,不了解的领域也很多,所以在不了解真相之前,我们不要妄加评论,这起码是对自己的尊重。

第四,说到骗子,要看我们如何给骗子这两个字下定义。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骗人的心理,要看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比如说,我跟你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你没准时来,你就是骗了我。你要去打牌,妻子问你去哪里,你说去见朋友谈点事,你就骗了你妻子。在世间,只要你是个凡夫,多多少少你都有骗的心理,关键看你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你是否伤害了别人。再例如我们的救灾款是否真正到了灾民手上,如果没有,被某些贪官贪污了,那贪官就是骗了灾民的钱。如果邹某说王林是个骗子,那邹某这个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跟王林交往?如果王林真的是个骗子,那你邹某的做法就是助纣为虐,那你邹某也是个骗子,而且更坏,罪孽更深。就像你们记者,有写虚假新闻的,也有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写虚假新闻的难道不是骗子?我们常常会说善意的谎言,其实你只要是谎言就是骗人的,只是有善意和恶意之分罢了。”

采访完觉远主持后,记者便在寺院里四处走走看看。临出山门时,迎面走来一个黑瘦的中年人,看似当地人。记者便上前搭话。

问:“请问您是当地人吗?”

答:“是”

问:“来上香吗?”

答:“不是,我是护院的。”

一听护院的,记者便来了精神。忙说:“我是记者,能不能采访一下您?”他说可以。于是,我们便在寺院的廊道里坐了下来。

这位护院人叫李建明,1956年生人。他说自建勋寺2005年始建时他就住在这里了。

当记者问他是否熟悉王林,知不知道外界是怎么说王林时,李建明说:“他(王林)是个大好人,心好善良,功德不得了。这里人吃、住和用的,都是他供养的。他心很软。例如他看到一个讨饭的,知道人家无依无靠后,就马上资助。我们这里(指寺院)原来都是山坡和坟墓,有一千多座墓,山下还有一些小茅屋。王林出钱集体迁了墓,又出钱给小茅屋的人,让他们在别处盖了房子。2005年开始建寺,2009年建好,9月19日开的光。我一直看着他(王林)如何做事,跟着他学做人。”李建明说这些话时一直显得很激动。

建勋寺造价一亿,属王林自愿捐赠。他告诉记者,王林捐资建寺没有任何想法,就是觉得现如今拜佛的人越来越多,而儒释道三教文化又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政府的支持下,就自己捐钱建了这座寺院,既方便信众朝拜,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不想在这里对王林做任何评价,只为读者附上历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一诚长老在2009年9月1日为建勋寺写的贺信,以及交付建勋寺给萍乡市佛教协会管理和使用的协议书。让事实来说话。

三、二十余年扶贫济困奉献

爱心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为省辖市萍乡市的东大门。面积960平方公里,辖芦溪、上埠、宣风、南坑、银河5镇及长丰、新泉、张佳坊、源南4乡,人口30余万。

1、上埠镇敬老院老人的期盼

2014年10月23日,记者来到芦溪县上埠镇敬老院。

这家敬老院1958年由政府出资修建,现住有82位老人,多为孤寡老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30多岁是一残疾单身青年。敬老院书记刘庆忠和院长王高发热情地接待了记者。

记者:敬老院与王林到底有什么关系?

刘庆忠说他来养老院有两年多时间。据他所知,自1997年开始,王林就在资助敬老院,每年都会送来2万元以上的物资,有米、油、肉、鱼、衣物、棉袄、棉裤等,十几年数字已无法计算。其中有一次就送来2吨米,400斤油,400斤鱼。

不知道什么时候,记者的周围已经坐满了老人。

记者:你们心目中的王林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王林就是一个活菩萨,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去年王林没有过来,我们所有的老人都非常惦念他。每次只要见到他,我们都非常高兴。”

“今天听到有记者来,我们都很高兴,也很难受,如果记者能见到王林,告诉他,现在这里还有条通往敬老院的土路,宽3.5米,长600多米,天晴时一脚灰,下雨时一脚泥。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希望他能回来帮助我们把这条路修好。”

谈到王林,很多老人流下了真情的眼泪。

一个65岁,姓刘,有眼疾的孤寡老人激动地说:“王林大师对我们的关照没法表述,有他我们感到很温暖。去年没见到他很想他。”

2、“希望媒体用事实说话”

离开上埠镇敬老院,记者来到芦溪县芦溪镇卫前社区。社区主任谭萍连告诉记者:“我是2008年开始在这个社区负责,王林每年都会给大量的物质资助我们社区的特困户。每年资助的户数不同,资助的物资也不同。多的时候有80多户人家,少的时候也有20多户。据了解,他之前对我们社区也一直有物资帮助。我们不管外界的舆论怎么说,在我们老百姓的眼里,他是一个大慈善家。他每年捐赠的都是穷苦人家,就去年没有,大家很想念他。”

一会儿的时间,居委会里就来了好几位居民。一位叫刘卫东的居民说:“我在2009年到2010年的时候,生活拮据,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幸亏王林资助了我,我非常感激他。从心里说,我们老百姓不管你们媒体怎么说他,在我们的眼里,他就是一个慈善家,他让我们有困难的人家真正得到受益。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富翁,他们到底资助过多少人。希望你们媒体要用事实说话,说真话。我们想念他,希望他早点回来。”

3、“王林捐的不是物资,不是钱,是心”

离开芦溪县芦溪镇卫前社区后,记者在社区居民的引领下来到芦溪县芦溪镇麦园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强说:“我是2008年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至今有6年了。期间王林对我们社区的资助一直没有断过,而且要求很严格,范围一定要是低保户和一些孤寡老人。每年10月份左右,他、我和我们主任一起,先摸底,因为每年的低保户多少都会有点不同,然后1月份前把他资助的物资发到低保户手上。王林说,我们要把物资落到实处,不能把东西拆开来分成几份,一定要相关部门监督,老百姓也可以去他家谈自己具体的困难情况。让困难户实实在在过好年。这些我都有视频保存着。王林对老百姓是真的好,年年捐,每年捐的肉、米、油、衣服等全都装好包。让人感觉他捐的不是物资,不是钱,而是心。”

记者:也就是说,每次王林自己亲临一线,与工作人员一起把捐赠物资落到实处?

王强书记:是这样的。去年我们社区很多居民都在问我,王林还给不给我们捐赠物资了?我告诉大家,他本人很愿意做,跟我联系过,但因为外界一些影响,回不来了。因为每年过年前,王林都会捐赠物资,大家已经成为了习惯。而且不只是我们社区,而是整个芦溪县他都在捐赠,包括下面的村庄。他每年都是先摸底,有些困难户可能已经变好,就取消掉。他很严格,一定要审查。

居委会里早已经有几个人坐在那里听了。一位姓肖的先生说:“王林对我们老百姓很好,年年有捐,就去年没有,我们很想他。王书记说的全是事实,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我们老百姓确实受了益。王林每年四到五百元的实物捐赠,能让我们过一个好年。王林绝对不像网上说的那样,网上在胡乱说。”

4、老百姓朴实真诚的话语

孙铁林家在芦溪镇属特困户,一家7口,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之前种地,现在靠卖点菜赚取生活费。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没钱供孩子读书,老大孙淑英14岁就去外地打工了。

站在他家门口,当记者说明来意后,很快左邻右舍的人就都来了,围了一堆,大家七嘴八舌:“王林可是个大好人,大善人。他做了很多好事,自己出钱建水泥厂;为江西第一高山武功山旅游景点捐了很多钱,修了索道,整理河堤;过年过节给我们送米送油送肉送衣送被,每次都是十几卡车送来。他善良,尊老爱幼,有赤子之心,我们都很敬佩他。我们的社会要是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就好了。我们说的都是实话,你要是能见到他,告诉他,我们大家很想念他,盼望他回来。”

很多老人眼里都饱含着眼泪,反复重复着这几句朴实的话。

孙铁林的大女儿孙淑英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做了这么多好事,谁都希望他好。我在外面打工,很难见到他,我很想当面感谢他。希望不了解情况的人,别听个别人胡说八道。”

一位邓先生自始至终眼里噙着泪水,他说:“王林对芦溪只有功没有过。他只要知道哪里有问题,就会马上跑去解决。一到过年,大家就对他有所期盼。去年他不在,大家就天天念叨他,希望他早点回来。他是因为树大招风,被有些人陷害。我们芦溪没有人讲他的坏话。”

5、“我是从心里敬佩他”

温福永、温福初夫妻是一对既老实又不善言辞的典型的中国农民。家里有5口人,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靠种地维持生活。家里非常穷,3间土坯房,仅能看到的家具只有两张床和一张很旧的木桌及4条长凳。如果这也算得上是家具的话。

由于当地语言的障碍,记者同他们交流起来非常费力。仅记录下来的就只有下面这几句话:“王林在我们这里做了好多好事。我们家很穷,前年(2012年)穷得快过不下去了,幸亏王林给我家送来了100斤米,10斤肉,5斤油,2条鱼,我们才过了个年。他是个很好的人,这附近的人都知道。”

一位叫邱武林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说:“有一年冬天发放捐赠的物品,因为冬天天短,眼看要天黑了还没发完。王林当时正在医院打吊瓶,知道情况后,自己拔掉针头,跑到现场一起动手发放。那次后,我是从心里敬佩他。”

6、黄霞梅的美好回忆和感恩

在芦溪镇的一条小巷子里,居住着低保特困户何全招(男,54岁)和黄霞梅(女,48岁)夫妇。

黄霞梅从18岁开始得了内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前手脚就已经变形,一直坐轮椅。丈夫何全招也因脑梗塞留有轻微残疾,居委会给他安排了少量的打扫卫生工作做,每月收入也就100多元。他们有一个女儿,因政府发放资金有限,所以女儿18岁开始就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养自己。

黄霞梅说:“我在芦溪县已经居住有20年了,一直受到王林的捐助,从未间断,去年不知道怎么就没有了,也没看到他回来。他人很好,很和气。”

记者问她,关于王林有没有听到什么,她说没有。

一看这种情况,记者便寒暄几句后离开了。

黄霞梅因为穷,家里没有电脑,也不懂什么叫网络;因为行动不方便而少与人接触。所以王林对于她而言,全是美好的回忆和感恩。

7、“王林他真的好冤枉”

2014年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1965年王林作为知青下放的地方——宜丰县石花尖垦殖厂,见到了当年和他一起下放,至今还生活在这里的老知青们。

问:你们知道个别媒体和网络上对王林的报道吗?

答:知道一些,我们有几百人一起写了联名信,按了手印,替他打抱不平。因为那些事都是邹某编造的,一些记者和媒体因为不了解情况,冤枉了他。

问:当年有多少人跟王林一起下放?

答:有39人。我们是1965年7月18日来的。当时有浙江的、安徽的、江苏的、湖南的、湖北的、河南的,还有上海的,加上我们萍乡的,总之是四面八方。来时这里非常荒凉,四处杂草丛生。

问:都还在这里吗?

答:没有,外地的都回去了。

问:今天有几个人闻讯赶来的?

答:7个。

问:王林好在哪里?冤枉了他什么?

答:你刚才有没有看到旁边那个老年人活动中心,那是2007年王林自己拿钱修建的。这几年,附近的老人都在里面活动。附近的各种活动也都在里面举行。

我们这里吃的是山泉水,没有污染,是王林当年从山里引来的。他2009年进山寻找水源,自己拿钱修了水库。

王林还自己拿钱捐建了石花尖敬老院。他经常拿钱给老人家们,有老人病了,他都要去看。我们这里有上千户人家享受过他的捐助,米、油、肉、衣服、被子、毛毯,他都捐助。每次都要好几十万,从2001年一直捐助到现在。

从垦殖厂到生产队有一条河,当时用木板搭着,既危险又不方便,王林就捐钱修了一座桥。他是我们这里建桥第一人。现在政府又建了一座更好的桥,但他建的桥还在。

他给学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我们下放30周年的时候,王林自己掏钱组织我们当年跟他一起下放的知青集体去旅游,总共旅游两次,到过庐山、杭州等地,每次都是几十万元;2008年,他把我们和当年下放到这里的右派分子组织到一起搞活动,给我们每人一个2000元的红包,给当年那些所谓的右派分子每人5000元的红包。

他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我们就是搞不明白,个别媒体怎么就听邹某的一面之词呢?王林他真的是好冤枉,受了太大的委屈。

采访完后,他们在记者的记录本上写下了他们各自的名字,还一再嘱咐记者,一定要如实报道他们说的。

一个星期的采访,记者所看到的、听到的,跟网络上一些说的完全不同。在这里,记者只是如实报道采访实录,并无责备他人报道之意。只想说,深入一线,扎扎实实地进行实际采访报道,这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有句话说得好:真理有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本文仅代表记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